佛光大學

  • Language
:::

辛嶋教授暢談「觀世音與觀自在」

  • 2015-10-06
  • 佛光大學
 (佛教學系/報導)繼第二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後,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特邀來自日本的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所長辛嶋靜志教授,105日上午於佛教學系109教室進行專題演講,辛嶋教授的講題是「觀世音與觀自在」,與同學們暢談「觀世音」菩薩漢譯名稱的變遷,有師生150人聆聽。
 萬院長表示,辛嶋教授是國學大師季羨林的關門弟子,通曉13國語言,在佛教學術領域享譽盛名。適逢辛嶋教授前來參加學術研討會,遂把握難得的因緣,請到辛嶋教授演講觀世音菩薩為主題,一方面了解學術界如何看這位菩薩,一方面也能增長佛學常識。
 辛嶋教授說明,觀世音菩薩在人們心中的形象與意義,接著從漢譯佛典的翻譯與犍陀羅語「svara」的口語、梵語「svara」的意涵中,查考「觀世音」的譯名如何變遷,舉證其非「觀『音』菩薩」,而是「觀『念』菩薩」,同時揭示「觀自在」為較晚的譯名;他並舉《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散文與偈頌的內容,探討兩者所談的對象如何不同,並剖析偈頌應是原先盛傳於民間,散文則由後人補入等。
 經過各種線索分析、查證後,辛嶋教授認為,「將漢譯佛經和口語的研究做結合,很多問題都能弄清楚。」因此,漢譯佛典的研究非常重要。最後,辛嶋教授以古代犍陀羅觀音造像的照片,指出其姿態呈思維的樣貌,再次為其提出「觀『念』菩薩」的結論,做有力的證明。(20151006
(文:釋知如/圖:張桂菊)

This is an image
佛教學院萬金川院長引言。
This is an image
日本創價大學國際佛教研究所所長辛嶋靜志教授。
This is an image
辛嶋靜志教授講解各國觀世音菩蕯造像。
This is an image
辛嶋靜志教授走訪各國所見之觀世音菩蕯造像。
This is an image
探討觀世音菩蕯之名稱變遷。
This is an image
博士生提問,討論熱烈。
This is an image
辛嶋靜志教授回應學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