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閱讀與實踐的學習迴圈!佛大「永續生活實驗室專題研究」亮眼吸睛
新聞來源:中央社訊息服務 | 20230530近年來不論是打開電視、開啟網站、收聽廣播,乃至於宜蘭縣綠色博覽會,都看到SDGs17大目標展示在園區的入口,這已成為大眾日常生活的共通語言及顯學。本校圖書館是師生學生獲取知識,擴大傳播知識系統的重要場域,館員黃贊維表示,本次特與永續教學實踐學者周鴻騰老師及其專題生團隊合作,推出本次的SDGs書展結合學生專題研究、通識涵養,展現「閱讀與實踐學習迴圈」的優質示例。圖書館將持續推廣SDGs系列教育活動,帶領大學生們善用與閱讀圖書館資源,並共同推廣三好文化、經濟發展、社會關懷、友善環境等核心內涵,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專題生自選以校園域在地之生態資源、經濟發展、社會關懷、文化活力各面向之素材,作為專題研究的題材,再將成果回饋給學校與社區。例如:陳芋蓁、葉盈昀表示,閱讀不僅是期刊論文,實作也是一種另類的閱讀。從大一至大三製作專題,不斷學習研究方法,提升自己的硬底子與軟實力,二年來已發表2篇研討會論文。從製作步雲逵步道螢火蟲海報論文與教具經驗,將研究成果推廣給書院的同學們,分享環境美感、地方感的故事,藉此帶動校園環境教育與永續旅遊的風氣。在研究鴨隻的動物福利時,更主動參與臺灣友善畜牧暨永續食物轉型國際論壇。除了分析荷蘭、韓國、以色列與歐盟對於動物福利進程之外,動物福利與綠色能源的結合,生產碳中和的蛋,也可能是未來的趨勢。
又如:潘育加說明,她和同學一起走讀媽祖遶境活動,再從環境教育觀點探討媽祖遶境應有的健康防疫與環境保護行動。從發表研討會論文,再接續開發媽祖遶境文化桌遊,以遊戲互動的形式,加深國中學生對於媽祖文化保存與環境品質保護的知識概念。張瑄宇透過田野調查發外澳沙灘是許多衝浪遊客嚮往的度假選擇,但人潮也造成在海岸林與海灘上大量固體廢棄物汙染。他從田野調查歸納出在地店家團結一致、以身作則的每日清潔行動,能有效勸導與說服遊客防止不當行為。強化遊客入境隨俗、垃圾不落地與不落海的環境素養,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國際綠色大學推動永續生活實驗室,是一種永續生活共享的架構和方法。把傳統在實驗室模擬的環境,轉變為在現實生活中建立真實的實驗環境。透過閱讀、走讀、精讀、共讀,跨領域教學實踐研究、課程、教學方法、產學合作、社區參與或國際交流,為師生提供新的體驗式學習空間,進而提出精進校園或在地社區永續發展行動方案,發揮佛光大學的大學社會實踐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