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大人文學院與中文系,於12月2日聯合主辦第一屆數位人文教學創新工作坊,特別邀請五位本校教師發表演講,包含宗教所許鶴齡教授、中文系胡素華老師、資訊應用系主任羅榮華教授、語文中心戴榮冠教授、中文系楊治平教授,分享其在教學上應用數位技術的心得。
何卓飛校長也特別蒞臨開幕式,他表示,人類知識系統的轉變,在數位時代以前往往是以百年為單位,但在數位科技的現代,科技的創新則可能分秒必爭,因此現代的大學老師必然要面對這種時代轉變的挑戰,承接當代知識結構轉變的壓力,何校長也勉勵人文學院,要持續辦理人文與科技跨域的教師研習研討會,成為學校的典範。
而蕭麗華院長提及,傳統人文學正處於科技化的浪口上,再不轉型,再不追上時代的趨勢,人文學科將逐漸被邊緣化,甚至遭到淘汰。因此,本次舉辦「數位人文教學創新工作坊」之主要理念,就是要從教師教學到學生學習都要能利用數位工具的方向,來發展佛光大學人文學院的特色課程。
工作坊由宗教所許鶴齡教授打頭陣,許教授是本院最早摸索將數位化技術融入教學的老師,從各項軟體教案應用的設計到數位應用實踐等等,其篳路藍縷之功艱苦辛勞,但也開啟了人文學院與數位科技結合的契機。
中文系胡素華老師則以其所開設的「人間佛教與文學創作」課程中,以佛光山三好影片系列為素材,將之VR化後,讓學生對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有著虛擬實境的貼近效果,以此提升文學教育的方法,並誘導學生激發其創作能力。
資訊應用系主任羅榮華教授則以理工人之立場,分享其嘗試與人文社會科學跨域結合的數位科技應用心得,羅主任介紹了歷年所申請科技部與教育部計畫中,都是結合數位科技與人文藝術的跨域專題,不僅讓其本身研究產生新視野,成功發展出研究新領域,也使之深思數位科技空有骨架,若沒有人文藝術的內容來充實,就無法提升此工具的價值與意義。
語文中心戴榮冠教授則利用GIS繪圖系統,來開發大一國文教案,其分疏出三度空間:現實空間、文本空間、心靈空間,結合此三維度讓學生實際操作文學地圖之議題,不但引導學生深入探索文學課程中最艱深的「情意」內容,也因為有實做作品,讓學生在大學時期的生命地圖,可以留下永存的印記。
最後則是中文系楊治平教授以自己對資料庫製作的經驗,以「詞夾子」與「N字詞」的電腦語言方法論,分享教學製作資料庫的經驗,但也指出在操作數位科技時,仍然必須讓電腦接受人腦的指令設計,因此我們可以切換視角,將數位科技工具的應用,視為一種訓練讓電腦能讀懂人性心靈的過程,人文學者仍然要對其專業文本相當熟稔,才能設計出可讓電腦辨識出的指令,而非只是坐享其成地使用由理工學界打造的現成資料庫,因為那與人文學者的視野或思辯過程相距過遠,提醒我們,人文學科在與數位科技的結合過程中,仍需保有自己專業發言權的空間。
五位教師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切入其對「數位人文」的理解,數位化已是人文學科不可逆之趨勢,中文系簡文志主任表示,目前中文系已經布局「數位科技應用教學組」,與文學院合作辦理這次教師研習工作坊,也是為了廣納各方建議,作為日後中文系課程規畫與教學改善的參考,也期許「數位化中文」會是未來招生的重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