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效衛教授贈書特展,從十四日到十八日共五天,共展出「《三國演義》類」、「《水滸傳》類」、「《金瓶梅》類」、「《儒林外史》類」、「《聊齋誌異》類」、「《紅樓夢》類」、「明清小說之一」、「明清小說之二」等八類圖書,共一百七十七種著作。
楊朝祥校長說,張寶三教授在今年五月間為這批藏書費心,當時尚未正式進到佛光大學,但他的心已經來到佛光大學了。這批寶貴的圖書都是中國文學研究重要的參考資料,今後不僅豐富本校館藏圖書,更希望師生充分利用這些非常珍貴有用的特藏專書。
楊校長說,這些書籍可說是遠渡重洋,早年分別從大陸和台灣去到美國,如今又都回到台灣。近年雖然網路發達和電子書興起,真正的書本握在手裡感覺真的不一樣,尤其可以聞到書香的味道,說不定我們還可以聞到主人芮效衛教授翻書後留下的書香氣息。
這批圖書本來要以海運寄送,後來改採空運,進到台灣海關卻因為缺乏詳細書目而險遭扣留或退運,所幸圖資長林裕權教授利用連續假期親自辦理,他還一一製作書目清單,才讓這批圖書順利送抵佛光大學。林裕權圖資長表示,這批圖書大多是早年兩岸隔閡而限制流通的大陸古典文學研究專書,對於豐富館藏圖書多所助益。
美國籍的芮效衛教授在1933年出生於中國南京,他精通中文,1965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他是第一位將《金瓶梅》全本翻譯成英文的西方漢學家,為國際知名的明清文學研究專家,尤長於《金瓶梅》之研究。他在1999年自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退休。
張寶三教授表示,芮效衛教授此次贈書佛大,傳遞其對學術的熱情,意義深遠。而且這批贈書中每一本書都有芮教授的親筆簽名及購書日期,彌足珍貴。世界名校如哈佛大學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自明末建校以來累積了歷年的藏書,研究資源豐富。佛光大學至今只有十五年,藏書正在增加之中,期待未來圖書館能夠收藏更多可利用的書籍,即使經過五十年或一百年,這些圖書仍然能夠繼續流傳下去。
中文系主任蕭麗華教授說,透過張寶三教授的努力和因緣際會,這批芮效衛教授藏書能夠捐贈佛光大學圖書館,真是令佛光人,尤其是中文人感到振奮。同時,張教授利用相關的課程讓同學實作,進行圖書整理和文獻典藏研究,有助於同學將來實際運用在工作職場上。
佛光大學為感念芮教授贈書之厚意,訂於12月14日(星期一)至18日(星期五)在雲五館一樓展覽廳舉行「芝加哥大學芮效衛教授贈書特展」,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觀。
此次贈書特展也出版精美專輯,專輯中除收錄贈書特展目錄及摘要外,特刊登佛光大學中文系張寶三教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系李國慶教授、佛光大學圖資長林裕權副教授所撰三篇文章,以供瞭解芮教授之學術成就及其贈書本校之始末。(20151214)
(撰文與攝影:周俊雄)
備註:上述三篇專文,編排於此系列照片之後。
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系芮效衛(David Tod Roy)教授(檔案照片)。
佛光大學楊朝祥校長
佛光大學圖資長林裕權
芮效衛教授在書頁中簽名,和註明購買時間和地點。
負責協助這項特展的工作小組與張寶三老師(右三)合影
中文系張寶三教授(左)與楊朝祥校長合影。
中文系主任蕭麗華教授
深圳大學范曉燕教授(左)與楊朝祥校長合影
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張寶三教授
芝加哥大學芮效衛(David Tod Roy)教授
贈書佛光大學因緣記略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 張寶三
二○一五年五月中旬,為能完成《芝加哥大學東亞圖書館中文古籍經部善本書志》之撰寫工作,我再度赴芝加哥大學訪問研究。訪問期間,抽空拜訪舊友東亞系夏含夷(Edward Louis Shaughnessy)教授,承夏教授告知東亞系退休教授芮效衛(David Tod Roy)先生有一批藏書約數百冊,準備贈送給愛書人。當時,我甫接受佛光大學聘書,將於八月就任,心中隨即想起,此批藏書若能贈與佛光大學圖書館,佛光大學不但可充實教學研究資源,且能珍藏此批美國著名漢學家之藏書,實具重大意義。於是當下向夏含夷教授表達想爭取此批藏書贈給佛光大學之意願,並表示我們或許可提供寄書之運費。此構想立即得到夏含夷教授惠允協助,促成其事。此後,趁著忙碌的研究空隙,我以e-mail向楊朝祥校長報告此事,且請示提供運費之可行性,不久,即傳來圖資長林裕權教授之回函,告知校方將全力支持此事,並謂運費之支出無虞。佛光大學重視學術及圖書資源之積極態度,令人振奮。
經由夏含夷教授之居間協調,芮效衛教授慨允將此批藏書贈送給佛光大學,並表示此批藏書能入藏佛光大學圖書館,受到妥善典藏及利用,極感欣慰。在五月下旬,我離開芝加哥之前,本想親自向芮效衛教授道謝,惜因芮教授身體狀況不許可而未果。
離開芝加哥大學的前一日,我和夏教授一起觀覽了此批藏書的大致狀況,夏教授言及可由其學生幫忙打包,以海運寄送,最遲於九月開學前當可寄達佛光大學。
時間飛逝而過,七月中旬,林裕權圖資長來函告知,贈書早已於六月底即由空運寄達機場,唯因須通關及經文化部之核可(因其中有大陸出版品),復經林教授費心交涉、處理,贈書終於得以運達佛光大學。
我聞訊於七月二十日赴校,與林教授共同開箱並商討後續整理、編目事宜。圖資長林教授對此事之重視與熱心,使我印象深刻,感動莫名。
芮效衛(David Tod Roy)教授為國際知名第一位將《金瓶梅》全本譯為英文的西方學者。芮效衛教授,1933年出生於中國南京,父親芮陶庵(Andrew Tod Roy,1903-1994)曾任教於金陵大學。芮效衛教授於1965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1967年轉任芝加哥大學,1999年自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退休。有關芮教授之經歷及其學術成就,請參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系李國慶教授所撰〈一生癡迷金瓶 登峰造極譜新篇-簡介芮效衛教授及其學術成就〉一文。李教授學識豐富,中西文學造詣皆高,此次特別為本校撰文,盛情可感。
芮教授此批贈書共八百餘冊,其中多為近幾十年來大陸出版之中國古典文學論著,尤多《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儒林外史》、《紅樓夢》等明、清小說之研究著作,因兩岸政治之因素,許多著作臺灣各公、私立圖書館皆未必收藏,芮教授之贈書正可彌補此項缺憾。另有部分藏書為芮教授來臺時在臺灣所購者,這些書籍自臺灣漂洋過海到彼岸,現又自美國回到佛光大學,為書籍流通史添增一段佳話。此外又有部分美國著名大學東亞系學生研究明清文學所撰之英文博士論文,及少量日本學者所撰日本漢學著作。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部書皆留有芮教授之親筆簽名,並注明購買日期與地點,彌足珍貴。
此次芮效衛教授贈書入藏佛光大學圖書館,使我們的學生能有機會認識這位世界知名的西方漢學家,並能分享芮教授藏書中所蘊含對學術之熱情。我們在此表達對芮教授的崇敬與感謝,同時也感謝芝加哥大學東亞系夏含夷教授之鼎力協助。
我們期待,藉由芮效衛教授這批贈書,將中華文化的學術命脈,不斷傳遞下去。
一生痴迷金瓶梅 登峰造極譜新篇
—簡介芮效衛教授及其學術成就
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系教授 李國慶
芮效衛(David Tod Roy,大衛•托德•羅伊)是美國漢學家,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榮譽退休教授。他與中國的聯繫實在是與生俱來─1933年出生於中國南京之鼓樓醫院。
他的父親安德魯•托德•羅伊(Andrew Tod Roy,1903-1994)1925年在弗吉尼亞列克星敦的華盛頓與李大學(Washington & Lee University)獲得人文學士學位之後,做了三年「學生志願者運動」的旅行秘書。該組織的工作是招募學生參加傳教事業。工作中他認識了有志到中國傳教的瑪格麗特‧克羅菲爾德(Margaret Crutchfield),兩人於1928年結婚。他們婚後去英國愛丁堡大學和牛津大學進修了兩年,1930年回到美國,旋被長老會海外傳教差會派往中國。他們先在北京華語學校接受了18個月的強化訓練,然後被分配到南京金陵大學(University of Nanking)服務。安德魯•羅伊,現在他有了漢名-芮陶庵,教授哲學。芮效衛出生的南京鼓樓醫院便是金陵大學的附屬醫院[1]。
芮效衛出生在中國,也在中國長大。芮陶庵自1932年做了金陵大學教授後,有兩次帶家人回國休年假,並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了碩士(1938)和博士(1948)學位,其餘時間都在中國,包括在抗戰期間,隨著大學一起搬到四川成都華西壩,勝利後又回到南京,直到1951年被新中國政府趕回美國。說來很有諷刺意味,跟當年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一樣,這些傳教士對中國相當有感情,對國共之爭也不太持偏見。芮陶庵曾受教會委派,負責運送一批醫療器械和藥品到西北中國共產黨所在地區,成為美國長老會中唯一去過延安的人。驅趕他的理由可在《人民日報》上找到 [2],簡而言之,是他告訴了學生韓戰爆發、聯合國出兵的真相。理所當然,芮效衛和他的弟弟芮效儉(J. Stapleton Roy,1935--)也跟著父母回國了。芮陶庵此後相當一段時間不得進大陸,便去香港崇基學院任教(1954-1972),並擔任過副校長。直到1992年妻子去世,小兒子芮效儉當上了美國駐華大使(1991至1995年),他才多次舊地重遊。
在中國出生、長大,芮效衛兄弟自然可以說非常流利的漢語,那是從生活的環境中習得的。不過據芮效衛自己說 [3],直到離開中國前不久,他們都還不會讀寫中文。1950年他母親雇了個專業家庭教師教他和弟弟正式學中文,包括口語和書面語。那是一個非常棒的老先生,叫趙亞南(Zhao Yanan,音譯),曾幫助過賽珍珠翻譯《水滸傳》。芮效衛對書面語十分著迷,進步非常快,到了年底就都能通讀中文報紙,慢慢地對中國古典小說也感興趣了,開始閱讀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紅樓夢》。《金瓶梅》被認為是部色情小說,因為其中有大量色情描寫,他卻發現這部小說更提供了非常細緻的中國日常生活細節。當然,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他自然也好奇於這部小說裏的色情描寫,並很幸運地在南京夫子廟一家舊書店找到了一部足本《金瓶梅》,從而成了持續一生的金迷。
芮效衛跟家人回美後,先在哈佛大學讀本科,主修歷史並開始研究語言和文學,有志於成為一名漢學家。讀到一半,被徵兵入伍,當了兩年兵。因為有中文基礎,他被培訓成為情報分析員,曾有一年在臺灣監聽軍事廣播和辨認手寫的中文文件,因此漢語大有長進。
1956年他退伍重回哈佛大學讀研究生,1965年獲得博士學位,論文研究的是左翼文人兼學者郭沫若的早年生活。畢業之後,他先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967年轉到芝加哥大學,執教至1999年退休。
如果說當年在大陸對《金瓶梅》著迷是出於少年之好奇,受過學術訓練之後,此書作為明代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意義就日益彰顯,深入研究就成了芮效衛的學術自覺。在哈佛大學以及之後的普林斯頓,他都教授過中國文學,概論課上指定的閱讀材料就是從德文轉譯的一卷本刪節版《金瓶梅》。1967年他受聘於芝加哥大學,校方允許他開一門題目任他自選的專題研討課,他便選擇教授中文版的《金瓶梅》了。第一次開這個研討課只有一個學生選修,持續了兩年,每周講一個章節。這門課也是他在芝加哥大學所教的最後一門課 [4]。而他本人也一邊授課,一邊研究。縱觀他整個學術生涯,發表的論著當中,除了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改定的專著《郭沫若的早年歲月》(Kuo Mo-jo:The Early Years,哈佛大學出版社,1971)和與錢存訓共同編輯的為芝大漢學前輩顧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 1905-1994)祝壽的《古代中國論文集》(Ancient China : Studies in Early Civilization,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8)以外,皆與《金瓶梅》相關。
1974年,普林斯頓大學召開了美國第一次以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為主題的會議,雲集了當時全美幾乎所有這一領域的專家學者。芮效衛發表的論文是〈論張竹坡的《金瓶梅》評點〉(Chang Chu-pu’s Commentary on the Chin Ping Mei),後收入浦安迪(Andrew H. Plaks)編輯的《中國敍事學:批評與理論文集》(Chinese Narrative: 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1978) 。芮效衛認為,中國明清以來的通俗小說大多伴隨著評點而刊印。這些評點不但影響讀者的接受,也影響新作品的創作。這些數量可觀的評點從前被忽視了。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西方文學研究的批評概念強加於中國傳統作品,而應該重視研究中國評點派的批評概念。張竹坡的《金瓶梅》評點是小說理論的寶藏,是有相當深度的文學批評,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應該有一個重要的地位。他並提出曹雪芹讀過張竹坡評本《金瓶梅》的假說。此文已由王汝梅等譯成中文,收入《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第6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臺灣中央研究院於1980年舉辦第一次國際漢學會議,芮效衛應邀出席,發表了論文〈《金瓶梅》的儒家解讀〉(A Confuci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in P' ing Mei,《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 第一屆》,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編輯委員會,1981)。1983年5月,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舉辦全美第一次《金瓶梅》學術討論會。芮效衛提交的論文是〈湯顯祖創作《金瓶梅》考〉。他主要從兩個方面論證了湯顯祖為《金瓶梅》的作者。一是《金瓶梅》原文中有兩條內證與湯顯祖有關係;二是《金瓶梅》刊刻前流傳過程中有關的人物大多都是湯顯祖直接或間接的友人。此文在他發表的學術論文當中影響最大,被收入多種《金瓶梅》研究論著[5]。此外,他還寫過〈簡評《金瓶梅》〉[6],〈對批評《湯顯祖創作<金瓶梅>考》的答覆〉[7],以及發表在《中國演唱文藝研究會論文集》中的〈書面套語的構成:以15世紀說唱詞話為例〉(The 15th-Century Shuo-ch’ang tz’u-hua as Examples of Written Formulaic Composition, CHINOPERL Papers, No. 10 (1981) )。
執教近四十年,他培養了不少博士生,其中佼佼者如何得樂(Dale Hoiberg),其博士論文研究的是元戲文《破窰記》和《綵樓記》[8],1997年以來擔任不列顛百科全書主編,曾受邀參加過臺灣書展等相關活動。又有幾個也成為金學專家,如現任匹茲堡大學教授的柯麗德(Katherine Carlitz),博士論文是《戲曲在《金瓶梅》中的作用》(The Role of Drama in the Chin P’ing Mei),並有專著《<金瓶梅>的修辭學》(The Rhetoric of Chin P’ing Mei.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6)。
芮氏對《金瓶梅》的畢生鑽研的心血最終凝聚在煌煌五大冊的一部英譯本上。
此前的《金瓶梅》英文譯本都不理想。一是底本皆是在回目和內容上對原詞話本做了較大的增刪改動的批評本,二是都算不上全譯。最早的1927年出版於紐約的節譯本《西門慶傳奇》(The Adventures of Hsi Men Ching)共19章,215頁,一半篇幅寫潘金蓮和李瓶兒嫁入西門府的故事 (原著前19回故事) ,另外一半則選擇性地匯總了西門慶的諸多艷遇。它既沒有展示原書在人物塑造和文學敘事方面的技巧和成就,也沒有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百態,卻給《金》在英語世界裏打上了色情讀物的烙印。1939 年,有兩種《金》的英譯本在倫敦面世,一是克萊門特•埃傑頓( Clement Egerton) 的全譯本《金蓮》(The Golden Lotus) ,另外一個是伯納德•米奧爾( Bernard Miall) 的節譯本《金瓶梅;西門與六妻妾奇情史》(Chin P’ing Mei; the Adventurous History of Hsi-men and his Six Wives) 。埃傑頓的譯本實際上是有删减的,並且主要是大陸作家老舍完成的,埃傑頓只是擔當了修改、潤色和出版工作。米奧爾的譯本共49 章,前言由著名漢學家阿瑟•韋利 (Arthur Waley) 撰寫,介紹了小說的版本、作者、時代背景和文學價值,為全書增色不少。然而其原文本不是漢語,而是弗蘭茨•庫恩( Franz Kuhn) 的德譯本。庫恩的德文節譯本1930 年在德國萊比錫出版,所據原本為1695年版張竹坡第一奇書本。兩個譯本對原書的性描寫均進行了特殊的處理。
芮效衛譯本凡3890 頁,共分五卷,每卷二十回。譯者為每一卷分別命名: 第一卷〈會聚〉( The Gathering) 出版於1993 年;第二卷〈情敵〉( The Rivals) ,2001 年;第三卷〈春藥〉( The Aphrodisiac),2006 年;第四卷〈高潮〉( The Climax),2011 年;末卷〈離散〉(The Dissolution) ,2013 年,都是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上文說過,芮效衛迷上《金瓶梅》是在1950年,其時尚是17歲的少年。1982年開始翻譯,到2013年完成出版,他已經是80歲的老翁了。説他一生痴迷《金瓶梅》當不為過。
他的譯本是迄今為止以詞話本為原本的唯一英譯本,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全譯本,超越前人,登峰造極,受到中外學界的普遍讚揚。扼要而言,這是一個學術翻譯的典範。他的譯作前言把《金瓶梅》置於世界文學的大背景下,全面分析了它的文本傳承、故事脈絡、敘事風格和文學成就,就是一篇扎實的學術論文[9]。譯本不僅對原著正文部分毫無刪減,還將原書的序、跋等內容盡數納入,保證了原文本的完整性。譯本充分尊重原著的語言和文化特點,韻散不廢,從詩賦到各種修辭手法都全力以赴,文體變化一覽無遺。典故考證和寓意解說,則詳加註釋,全書共有4400多條之多。又有參考文獻、詞語索引、人物表等,不僅能夠幫助普通讀者更好地理解原著,而且可以作為金學研究者的參考書,為深入挖掘原著的文學、文化價值提供了一個權威的文本平臺。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著名漢學家何谷理(Robert E. Hegel)對《時代周報》記者說,他給研究生開《金瓶梅》研究課,會建議他們讀《金瓶梅詞話》的原文,參照芮氏的註解,因為它們實在比任何中文版本的註解都要豐富而深入。用這種原文加翻譯註解的方法,學生們既可以領略小說語言藝術的美感,又能更加細緻入微地領略小說技巧的運用。「我認為芮效衛完成了無人能及的事業,因為他為在另外一種語言中重現這部經典巨著付出了無以倫比的心血。我欽佩他的決心、能力和洞見,我也同時很感激他能為全世界包括中國的讀者提供這樣的成果。」[10]
遺憾的是,大功告成之後,芮氏卻被診斷出患了肌肉萎縮症(俗稱「漸凍人」,30年代洋基一壘手陸‧加列格患有此症,故又稱陸‧加列格症,ALS)。本來他在考慮修訂出版一個只有簡單註釋的版本,以便向普通讀者推廣《金瓶梅》,現在恐怕難以完成了。不過他自己却認為,這一生能完成英譯《金瓶梅》,已無憾矣。
[1]詳見“Obituary: Andrew Tod Roy / Missionary, teacher in China”。Pittsburgh Post-Gazette,May 7, 2004 。
[3]詳見“A Lifetime Fascination—--David Tod Roy finishes his translation of a once-banned Chinese classic.” Tableau the Magazine of the Division of the Humanit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Fall 2013.
[4] Seminar in Chin P'ing Mei (Winter & Spring 2004),見https://ealc.uchicago.edu/faculty/roy, 8-29-2015.
[5]如:(1)徐永明、陳靝沅主編,《英語世界的湯顯祖研究論著選譯》,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第65頁。 (2)朱一玄、王汝梅主編,《金瓶梅古今研究集成》,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1999,第704頁。
(3)章培恒等著,《雪夜煮酒話金瓶金瓶方家譚》,北京:團結出版社,2007,第64頁。(4)徐朔方編選,沈亨壽譯,《金瓶梅西方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89頁。
(3)章培恒等著,《雪夜煮酒話金瓶金瓶方家譚》,北京:團結出版社,2007,第64頁。(4)徐朔方編選,沈亨壽譯,《金瓶梅西方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89頁。
[8] Po-yao Chi and Tsai-lou Chi: Seven and a Half Centuries on Chinese Stage 。Dissertation: Ph. D. University of Chicago,1993.
[10]〈一場穿越障礙的文化禁欲之戀:芮效衛30年翻譯足本<金瓶梅>,被譽為「文學專業學生唯一能考慮譯本」〉載於《時代周報》,267期,2014-01-09 。
芝加哥大學芮效衛教授贈書佛光大學圖書館
作業瑣記
佛光大學圖資長 林裕權
今年五月間,接獲楊校長函轉有關中文系張寶三教授建議爭取芝加哥大學芮效衛教授贈書事宜,當即與館員進行討論。所考量的問題概有,本館館員無法遠赴當地實際檢視,無法了解書籍狀況,另外,如何查對複本書?如何整理裝箱與寄運?運費是否昂貴等問題。最後,考量芮效衛教授藏書應具價值,為免遺珠之憾,乃決定爭取贈書,並全權委託張寶三教授就地幫忙協調處理。若芮效衛教授同意贈書,再請張教授協助檢視書籍狀況。俟後,張教授於返台前再委託芝加哥大學東亞系夏含夷教授接續處理,於獲得芮效衛教授首肯後,預估全部書籍打包裝箱寄海運應可於九月間送達。
出乎意料地,圖書館於六月底即接獲美國聯邦快遞公司通知,芝加哥大學寄來書籍共十一箱已運抵桃園機場貨運海關,但是該公司尚需取得貨物清單方能辦理通關手續。兩三天後,圖書館館員告訴我,該公司的桃園機場辦公室來電話表示,因始終無法順利聯絡到寄貨人,請本館可否協助聯繫,取得invoice。經檢視該公司傳來的貨物寄件單,上有芮效衛教授的地址和電話,並記載寄件貨品箱數以及總重量等,一時間尚不明瞭聯邦快遞所謂的invoice意指何事。因隔日學校統一暑休日隨即開始,行政人員均將休假一周,為了儘速了解狀況解決問題,遂請館員告知聯邦快遞本人可親赴海關倉庫驗貨。
六月二十九日星期一,學校統一暑休週開始,當天下午我抵達桃園機場海關倉儲中心,美國聯邦快遞人員很快地進行驗貨申請作業,同時告以,申報通關的invoice必須是寄送書籍的逐本清單,資料項目通常應包括書籍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等,若無法提交詳細的書籍清單,將無法獲得海關放行,必須退運或銷燬。聽了這樣的說明,方了解所謂的invoice即是出口貨品清單與報價,當下頗覺煩惱,研判芮效衛教授應不可能詳細列出書籍清單,但心裡還是存了一絲希望,或許可在書箱內找到清單。聯邦快遞人員還建議,若最終無法通關,也可考慮轉運第三地暫存,再託人分次以行李帶回台灣。這樣的大費周章,我想可行性甚低,事已至此,只能先開箱看貨走著瞧了。在填了一些申請表單之後,很快地進到貨物倉庫內,聯邦快遞人員從堆積如山的貨棧中逐一找出此次寄來的貨件,再集中放置於空地上,海關關員在一旁監看。
十一箱書籍都找齊之後,聯邦快遞人員開始按編號拆開紙箱。當第一箱拆開後,我的希望果然破滅,並沒有找到書籍清單。若要當下逐本抄寫造冊,恐怕到了半夜也做不完,聯邦快遞人員和海關關員也不可能陪同那麼久。當下心生一計,決定用手機照相,回去後或許可以相片替代書籍清冊,不曉得行不行得通,反正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當即請拆箱人員幫忙將書籍逐曡擺放,書脊統一朝外,文字的方向保持一致。如此,每叠成兩絡書,就拍一張照。對於書脊沒有書名,或較輕薄、書脊上文字過小的的書,就再平放,分別拍攝封面與封底。每完成一箱書籍的拍照後,即再將書籍裝回原紙箱,以確保海關驗貨時可與清單內容一致,全部開箱拍照經過兩個多小時完成。另由於這批書籍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大陸簡體書,依規定必須再報經文化部核准才准進口,且有數量的限制。
離開桃園機場海關倉儲中心返家後,晚間隨即將拍攝的書籍照片複製到個人電腦上。檢視後,除了兩張焦距有點模糊外,其餘大致都可清晰讀出文字。隔日,聯邦快遞公司寄來貨物通關申報書(清單),交代填寫完成後寄回。觀其格式原應由出貨人填具聲明的文件,現因出貨人未提供文件,改由收貨人填寫聲明保證,應是權宜處置。在填寫貨物通關申報書時,除了逐箱聲明貨物品名外,並附上所拍攝的書籍照片,最後在文件末尾簽名,掃描後以電子郵遞寄出。
對於貨物通關申報書以書籍照片為附件補充的簡便作法,原滿心期待可獲得採納,不過,這個希望還是落空了。次日接到聯邦快遞公司來電告知,仍然需要列出逐本書籍名稱的申報書方可進行作業,同時提到從七月四日起若仍未完成通關,就要開始按日計收貨物滯關費了。事情至此,只好開始繕打清單文件了。
由於要看著書籍照片製作清單,為求簡便,必須一方面用個人電腦的大螢幕看照片,一方面再用一台筆電登打資料。在試著登打一張照片資料之後,發覺看圖識字挺費神的,所幸在內人和小女兒的一同細心協助下,總算能完成全部書籍名稱的建檔,共八百多冊。而因為書脊的照片僅能提供書名,出版社和出版時間均從缺處理。部分書名因相片焦距未對準或紙質反光問題,未能正確判讀,為能確保申報書籍數量的正確性,仍建為一筆資料,惟均註記為影像模糊無法判讀。所幸書名不清的數量僅有不到十冊,惟不知僅有書籍名稱的清單不知能否獲得海關接受?所幸,聯邦快遞公司接到這份清單後僅表示感謝,並無要求再做補充修正,否則也真沒辦法了。隨後,聯邦快遞公司來電話提到,本次進口大陸簡體書必須由學校先報請文化部核准,當下自忖,等次週一回學校簽辦公文,發文後再等文化部函復核准,整個流程最快恐怕也要花五到十天,要額外付不少滯關費。所幸,聯邦快遞公司人員提供了文化部承辦人的電話,提醒可先電話詢問其相關細節。隨即致電文化部承辦人,在說明事情原委之後,很令人喜出望外的,渠表示大學圖書館進口大陸簡體書,因屬學術用途,該部均予同意支持,在數量上只要每種不超過規定數量即可。本校無需簽公文發函,該部可逕憑貨物通關申請書辦理即可,渠本人於次日可赴機場核驗。當下對文化部的簡政便民真覺感激莫名。
此次贈書進口通關作業,最後全部問題都獲得解決,或可借詩形容--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到了七月三日終於接獲聯邦快遞公司通知,進口書籍已完成通關,不數日即可運抵學校圖書館。
佛光大學圖書館位居全校視野最好的位置,讀者坐擁書香時,亦可俯瞰蘭陽平原朝曦彩霞,遠眺龜山島屹立太平洋。這樣的天然美景,是全世界其它圖書館所少有的。為了提供讀者豐富優質的服務,圖書館必須不停地充實館藏內涵,而接受各界的贈書是其中重要的管道。此次,芝加哥大學芮效衛教授贈書,源於本校中文系張寶三教授熱心推薦並鼎力協助完成,使得本校圖書館得以獲得珍貴藏書,誠乃全體師生的福氣,特別要對張老師致上誠摯的謝意。當然也要特別感謝芝加哥大學芮效衛教授慷慨贈書,以及夏含夷教授的協助。張寶三教授囑咐我以館長的身分為此次贈書撰文一篇,不揣淺陋的結果,也只能對其過程做流水帳式的記述,繁瑣不美之處尚請海涵。
書本運抵海關,工作人員協助拆箱驗貨。(林裕權/攝影)
書籍詳細拍照,以便抄錄書名造冊(林裕權/攝影)
較輕薄的書集一樣每本都要造冊(林裕權/攝影)
書本運抵佛光大學圖書館
圖書館園正在拆箱分類
中文系工作小組協助整理和編目
芝加哥大學芮效衛教授贈書佛光大學圖書館
作業瑣記
佛光大學圖資長 林裕權
今年五月間,接獲楊校長函轉有關中文系張寶三教授建議爭取芝加哥大學芮效衛教授贈書事宜,當即與館員進行討論。所考量的問題概有,本館館員無法遠赴當地實際檢視,無法了解書籍狀況,另外,如何查對複本書?如何整理裝箱與寄運?運費是否昂貴等問題。最後,考量芮效衛教授藏書應具價值,為免遺珠之憾,乃決定爭取贈書,並全權委託張寶三教授就地幫忙協調處理。若芮效衛教授同意贈書,再請張教授協助檢視書籍狀況。俟後,張教授於返台前再委託芝加哥大學東亞系夏含夷教授接續處理,於獲得芮效衛教授首肯後,預估全部書籍打包裝箱寄海運應可於九月間送達。
出乎意料地,圖書館於六月底即接獲美國聯邦快遞公司通知,芝加哥大學寄來書籍共十一箱已運抵桃園機場貨運海關,但是該公司尚需取得貨物清單方能辦理通關手續。兩三天後,圖書館館員告訴我,該公司的桃園機場辦公室來電話表示,因始終無法順利聯絡到寄貨人,請本館可否協助聯繫,取得invoice。經檢視該公司傳來的貨物寄件單,上有芮效衛教授的地址和電話,並記載寄件貨品箱數以及總重量等,一時間尚不明瞭聯邦快遞所謂的invoice意指何事。因隔日學校統一暑休日隨即開始,行政人員均將休假一周,為了儘速了解狀況解決問題,遂請館員告知聯邦快遞本人可親赴海關倉庫驗貨。
六月二十九日星期一,學校統一暑休週開始,當天下午我抵達桃園機場海關倉儲中心,美國聯邦快遞人員很快地進行驗貨申請作業,同時告以,申報通關的invoice必須是寄送書籍的逐本清單,資料項目通常應包括書籍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等,若無法提交詳細的書籍清單,將無法獲得海關放行,必須退運或銷燬。聽了這樣的說明,方了解所謂的invoice即是出口貨品清單與報價,當下頗覺煩惱,研判芮效衛教授應不可能詳細列出書籍清單,但心裡還是存了一絲希望,或許可在書箱內找到清單。聯邦快遞人員還建議,若最終無法通關,也可考慮轉運第三地暫存,再託人分次以行李帶回台灣。這樣的大費周章,我想可行性甚低,事已至此,只能先開箱看貨走著瞧了。在填了一些申請表單之後,很快地進到貨物倉庫內,聯邦快遞人員從堆積如山的貨棧中逐一找出此次寄來的貨件,再集中放置於空地上,海關關員在一旁監看。
十一箱書籍都找齊之後,聯邦快遞人員開始按編號拆開紙箱。當第一箱拆開後,我的希望果然破滅,並沒有找到書籍清單。若要當下逐本抄寫造冊,恐怕到了半夜也做不完,聯邦快遞人員和海關關員也不可能陪同那麼久。當下心生一計,決定用手機照相,回去後或許可以相片替代書籍清冊,不曉得行不行得通,反正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當即請拆箱人員幫忙將書籍逐曡擺放,書脊統一朝外,文字的方向保持一致。如此,每叠成兩絡書,就拍一張照。對於書脊沒有書名,或較輕薄、書脊上文字過小的的書,就再平放,分別拍攝封面與封底。每完成一箱書籍的拍照後,即再將書籍裝回原紙箱,以確保海關驗貨時可與清單內容一致,全部開箱拍照經過兩個多小時完成。另由於這批書籍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大陸簡體書,依規定必須再報經文化部核准才准進口,且有數量的限制。
離開桃園機場海關倉儲中心返家後,晚間隨即將拍攝的書籍照片複製到個人電腦上。檢視後,除了兩張焦距有點模糊外,其餘大致都可清晰讀出文字。隔日,聯邦快遞公司寄來貨物通關申報書(清單),交代填寫完成後寄回。觀其格式原應由出貨人填具聲明的文件,現因出貨人未提供文件,改由收貨人填寫聲明保證,應是權宜處置。在填寫貨物通關申報書時,除了逐箱聲明貨物品名外,並附上所拍攝的書籍照片,最後在文件末尾簽名,掃描後以電子郵遞寄出。
對於貨物通關申報書以書籍照片為附件補充的簡便作法,原滿心期待可獲得採納,不過,這個希望還是落空了。次日接到聯邦快遞公司來電告知,仍然需要列出逐本書籍名稱的申報書方可進行作業,同時提到從七月四日起若仍未完成通關,就要開始按日計收貨物滯關費了。事情至此,只好開始繕打清單文件了。
由於要看著書籍照片製作清單,為求簡便,必須一方面用個人電腦的大螢幕看照片,一方面再用一台筆電登打資料。在試著登打一張照片資料之後,發覺看圖識字挺費神的,所幸在內人和小女兒的一同細心協助下,總算能完成全部書籍名稱的建檔,共八百多冊。而因為書脊的照片僅能提供書名,出版社和出版時間均從缺處理。部分書名因相片焦距未對準或紙質反光問題,未能正確判讀,為能確保申報書籍數量的正確性,仍建為一筆資料,惟均註記為影像模糊無法判讀。所幸書名不清的數量僅有不到十冊,惟不知僅有書籍名稱的清單不知能否獲得海關接受?所幸,聯邦快遞公司接到這份清單後僅表示感謝,並無要求再做補充修正,否則也真沒辦法了。隨後,聯邦快遞公司來電話提到,本次進口大陸簡體書必須由學校先報請文化部核准,當下自忖,等次週一回學校簽辦公文,發文後再等文化部函復核准,整個流程最快恐怕也要花五到十天,要額外付不少滯關費。所幸,聯邦快遞公司人員提供了文化部承辦人的電話,提醒可先電話詢問其相關細節。隨即致電文化部承辦人,在說明事情原委之後,很令人喜出望外的,渠表示大學圖書館進口大陸簡體書,因屬學術用途,該部均予同意支持,在數量上只要每種不超過規定數量即可。本校無需簽公文發函,該部可逕憑貨物通關申請書辦理即可,渠本人於次日可赴機場核驗。當下對文化部的簡政便民真覺感激莫名。
此次贈書進口通關作業,最後全部問題都獲得解決,或可借詩形容--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到了七月三日終於接獲聯邦快遞公司通知,進口書籍已完成通關,不數日即可運抵學校圖書館。
佛光大學圖書館位居全校視野最好的位置,讀者坐擁書香時,亦可俯瞰蘭陽平原朝曦彩霞,遠眺龜山島屹立太平洋。這樣的天然美景,是全世界其它圖書館所少有的。為了提供讀者豐富優質的服務,圖書館必須不停地充實館藏內涵,而接受各界的贈書是其中重要的管道。此次,芝加哥大學芮效衛教授贈書,源於本校中文系張寶三教授熱心推薦並鼎力協助完成,使得本校圖書館得以獲得珍貴藏書,誠乃全體師生的福氣,特別要對張老師致上誠摯的謝意。當然也要特別感謝芝加哥大學芮效衛教授慷慨贈書,以及夏含夷教授的協助。張寶三教授囑咐我以館長的身分為此次贈書撰文一篇,不揣淺陋的結果,也只能對其過程做流水帳式的記述,繁瑣不美之處尚請海涵。
書本運抵海關,工作人員協助拆箱驗貨。(林裕權/攝影)
書籍詳細拍照,以便抄錄書名造冊(林裕權/攝影)
較輕薄的書集一樣每本都要造冊(林裕權/攝影)
書本運抵佛光大學圖書館
圖書館園正在拆箱分類
中文系工作小組協助整理和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