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學系/報導)針對一年一度的學習活動週,佛教學系於安排了研討會、校際交流及校外參訪三大學習區塊。萬金川院長表示,今年的研討會按照不同的學習需求,特別劃分出研究生中、英文組及大學部三類講座,期望能協助同學在職涯與學習兩方面有更進一步的體認與協助。
大學的講座著重職涯的訓練,邀請到美姿美儀與國際禮儀專業講師任曉佳、營養師鍾凱婷、慈雲雜誌社社長吳彥隆、新竹縣愛心物資集發協會理事長林青瑩等社會先達現身說法。三年級的林同學表示,這些課程不只實用,也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了非常好的觀摩案例,尤其是新竹愛心物資及發展協會的慈善事業,能與自己所學的佛教專業結合。
碩士班英文組為研究生所面臨漢語相關的挑戰,設計一系列翻譯、閱讀,以及運用漢語佛教文章進行公開演說技巧的相關課程,如:Eric Goodell的”Workshop on Translating Buddhist Texts : The Dharmaguptaka Vinaya”,妙光法師的”Buddhist Text Translation: Techniques & Tools、Strategic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Sharing”。最後由妙光法師、Arthur an及Sevendonck聯袂主講”Teaching Using Buddhist Materials: Public Speaking & Teaching Techniques”。這些講座大大裨益了外籍生撰寫漢傳佛教的論文時,運用與理解漢語的訓練。研三的Bibek建議以後能多舉辦類似的課程。
研究生中文組在第一天,主要討論數位時代的佛學研究工具及利用數位媒材進行佛學資料的收集,由法鼓文理學院圖書館館長洪振洲及前玄奘大學文學院院長黃運喜開講。洪振洲老師謙稱自己是理工出身,對於佛教義理不求甚解,但是他為法鼓所做的佛教經典資料數位化等大型計畫,卻為台灣的漢傳佛教研究奠定雄厚的基礎,甚至成為漢傳佛教界知識數位化的先鋒而享譽國際。其間,洪老師一步一步教導同學如何運用數位資料庫,解決研究資料收集不足的問題,更能節省大量時間,進而專注資料分析與整理,同學按讚不斷。而黃運喜教授以其收集經驗為例,向同學介紹筆記與資料的收集分類方法。同學見老師收集資料量之大,驚異不已,紛紛向老師討教。
第二天討論議題是由萬金川院長主講之漢傳佛教研究,及中研院歷史語言所劉淑芬教授主講茶湯禮的養生文化。萬院長勸誡同學做研究時要透過不同維度間的交叉探索分析,並以尼尼安斯馬特的宗教研究七維,說明宗教研究的不同視野,包括:(一) 實用性及儀式性;(二)經驗性與情感性;(三)敘述性與迷思性;(四)教條化或曰哲學性;(五)倫理以及律法性;(六)社會組織性;(七)物質性。而劉淑芬教授的茶湯禮與佛教的研究正是跨維度研究的最佳範例,透過唐宋時期的民間茶湯禮的考察,為佛教研究開展出新的領域,即佛教僧俗間的研究視角。
這次研習活動能針對不同分組學生面對的問題與挑戰進行安排,許多同學都非常滿意,紛紛表示獲益良多。(20160329)
(文:俞明仁/圖:張桂菊)
1.碩士班英文組同學聚精會神聆聽講座。
2.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光法師,為碩士班英文組研究生解說漢語翻譯、閱讀以及運用漢語佛教文章進行公開演說的技巧課程。
3.同學把握下課時間向老師請教問題。
4.佛教學院萬金川院長,為研究所同學講授漢傳佛教研究方向與論題舉隅,讓同學了解佛學值得研究的多元論題。
5.法鼓文理學院圖書館館長洪振洲老師,講解如何運用佛學相關數位資料庫,並教導同學現場實際操作應用。
6.黃運喜教授向同學介紹如何使用多元網路平台,收集與整理佛學數位資料。
7.中研院歷史語言所劉淑芬教授主講茶湯禮的養生文化。
8.國際禮儀專業講師任曉佳,演講美姿美儀與國際禮儀,讓大學部同學能實際運用於生活中。
9.新竹縣愛心物資集發協會理事長林青瑩,講座分享為人生設立持善的目標,讓同學未來的職業生涯規畫能結合所學的佛學專業,建立目標。
10.營養師鍾凱婷講授素食營養學。
11.慈雲雜誌社社長吳彥隆,講授台灣佛教平面媒體之經營與展望,讓同學了解佛教事業的多元文化。
12.課後同學與授課講師開心合影,留下美好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