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系二年級王峰/單騎環台報導)如果叫我想起二十歲的時候,哪一件事令我終生難忘,我的答案是:我一個人、騎單車、帶帳篷,去環繞了台灣一圈,除了看見台灣的風景美,更看到了台灣人的人性更美。
2014年暑假,是我來台灣過的第一個暑假,心裡的聲音告訴我,大學的時間不能白白浪費,大學是一生最自由的時段,沒有多餘的負擔,正在這段時間是我迷惘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找不到方向,剛好我有環島的想法,曾經看過電影「練習曲」,我的內心又一次告訴自己: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都不會做!
我來自香港,平常沒有騎單車的習慣,不會台灣的路線,在我的概念中,台灣大概就是台北、台中、台南、高雄這幾個大地方(當然還有我熟悉的宜蘭)。我打開地圖,看見這麼陌生的路線感到十分迷網,錯綜複雜的馬路、陌生的地方名、不同顏色的省道和快速公路......,我找了一個有環島經驗的朋友,他大致告訴我路線,劃了幾個標記在我的地圖,再加了一句話:「除了高速公路不要騎之外,你想辦法環一圈就對了,現在有萬能的網絡跟手機,你肯走出去就對了!」
我只利用了7天的時間作準備,每天我都停地在網上看資料和問人家的經驗,然後借裝備,由於我想省了住宿的費用,我向朋友借了一個帳篷,我沒有搭過帳篷的經驗,以前覺得應該是專業的爬山人士的專利,沒有想到學了三次,一個人就可以利用15分鐘搭好了帳篷,原來好多事情我去嘗試了就覺得沒有想像中的難。
出發前一天,基本上裝備、衣服、帳篷、藥品等等都準備好了,唯一就是心情沒有準備好,「又期待、又怕受傷害」,就是我當時的心情,心中太多質疑和肯定的聲音衝擊自己,「會不會迷路?」、「會不會出意外?」、「體力能支撐嗎?」、「晚上一個人會不會有奇怪的東西出現?」、「能不能堅持下去?」、「輪胎破了怎麼辦?」
出發第一天,我在室友的陪伴下去了吃早餐,在吃完早餐之後我們就分開了,正在這個時候就下起雨來了,我穿起了雨衣,騎著載了很多行李的單車,我是環島順時針的騎,第一站要去蘇澳,我就在羅東到蘇澳的路上迷路了,雨粉打到我的手機,螢幕都失靈了,那時候我只能看我的備用的實體地圖,再問人家,期間給田野的鳥追住頭部不斷地喙、好不容易才到達蘇澳火車站,準備坐火車穿過蘇花公路這一段(路況太危險,所以一般人沒有選擇騎這一段)。
我有怕狗的陰影,在花蓮,路過的野狗卻特別多,我又在花蓮迷了路,騎到晚9點還沒吃晚餐,找不到住宿;在台東,我遇到一個好心的叔叔,用他載西瓜的貨車連人帶車載了我5公里的路;在玉里,朋友的爸爸熱情的招待,他騎機車一路陪我去他的店,晚上招待我去他家住,令我十分感動。
在台東,海岸公路的風景令人目不暇給,極險峻的山路,每輛貨車都跟我擦身而過。晚上在一個原住民活動中心搭了帳篷,天真的小朋友跟我學搭帳篷。台東到屏東的這段山路極多,在酷熱的天氣下,推車連行李推上坡,我推了兩個多小時,每一刻都想放棄,很想買一張火車票馬上回到宜蘭佛光大學的宿舍。
到了屏東突然下暴雨,在暴雨中,向市中心騎了兩個小時,我想這是我一生都沒法忘記的情景,所幸我又巧合結識了佛光山的信徒,給了我鼓勵和支持。
到高雄時,與繁忙的機車爭路,險象環生,晚上九點找不到地方,我只好在路邊搭起帳篷,找了一個公園的廁所,用洗地的水喉洗澡,晚上超級嘈雜的汽車聲、又熱又悶的環境,令人沒法入睡,早上六點就被保全大哥趕走。多日住帳篷都沒有好睡過,極疲倦的身體叫人想立即放棄。
到台南時遇上大逆風,由原本25km/h的時速變成了8km/h,每一步的騎得很辛苦,但看到「蚵仔」養殖場令人十分興奮,晚上在一家山區學校借了地方搭帳篷,荒涼恐怖的環境,根本令我無法入睡。
到達嘉義的途中,我在田野中迷了路,在大太陽的環境下竟睡了一個小時,起來的時候,才知道旁邊是一個墓地。晚上到一個廟打算借宿一天,一個大哥卻免費提供一天的住宿給我,令人感動不已,已經很多天沒有睡過床了!
來到彰化的路上,看見了鳳梨田、西瓜田,以前我一直以為它們都是長在樹上。一路騎來,道路總是起伏不平,尤其感覺爬坡的路特多,但我終會明白有上坡就會有下坡,下坡時的快感讓人覺得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台中路段,沿途極多大貨車,路上的廢氣把臉部都染上黑色的灰塵,讓我感覺台灣的黑面媽祖也是這樣邊黑的,輪胎破了、單車載行李的袋子也破了,令行程沒法如期到達,等我把這麼多問題都解決了,已經是晚上10點,那時體力嚴重透支和沒吃晚飯。
到苗栗那段,又下起大雨來,還有很多起伏的山路,但沿途的人都為我加油,特別是一團車隊向我一個人鼓勵時,我深深感覺到一個人並不寂寞。
雖然台北的路錯綜複雜,車輛又很多,人也開始變得冷漠,沒有南部人的熱情,但回到北部仍讓我無比的興奮,因為還有1天多,就快要回到宜蘭了,晚上睡在人家的地板上也自然的睡著了。
最後一天到回宜蘭的路上,台2線濱海公路的風景令我很難忘,太陽照耀碧藍的海水,令人置身在圖畫之中,回到外澳海灘,結識了一位退休的玩具廠老闆,聽了他的故事,令我獲益良多。終於到了礁溪的路上,心情愈來愈讓我感覺亢奮,我終於騎回宿舍了!
我成功挑戰了一個人去環島!14天,騎了1482公里,沿途我收集了台灣本島最東、最北、最西和最南的沙子和小石頭。
回想起環島的每一天,大腿內側都磨到受傷,體力每天都透支,皮膚都曬得紅腫,晚上一個人住在帳篷,在公園洗澡,種種不同的事情,單騎獨行走過千山萬水,都是人生難得的體驗。但是,沿途的風景、路人的幫忙、陌生人的支持、難忘的回憶、路上認識的人和故事,一個人在路上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我認清了自己,每晚一個人的時候,都聽到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都讓我覺得怎麼累也是值得的。
最後令我想起旅途中,朋友跟我說的一句話:「一萬次感動,也不如一次行動。」
編者按:
感謝外文系二年級、來自香港的僑生王峰接受本刊邀請,撰寫這篇他在2014夏天單騎環島闖天關的見聞錄。 酷熱多雨的14天,他騎了1482公里。
王峰來自境外,卻比許多本地大學生更加深度踩踏台灣的土地,他誠心交遊一路上所遇見的台灣人民,他是「用心愛台灣」的熱血青年。
王峰說,許多台灣人都有兩個夢:騎單車環島以及攀登玉山,現在他完成第一個夢,預計2015年夏天,前往玉山實現第二個台灣夢。本刊預祝他成功實現夢想,也期待更多的佛光大學青年,以各種有意義、值得記念的壯舉,實現年輕人的大夢。(周俊雄)
王峰單騎環台,兩個星期騎了1482公里。
裝備齊全,整裝待發。
在蘇澳認識的一對夫妻,他們是請了十天假,都三十多歲了,說能騎多遠就多遠,他們都同口異聲說: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不做。
在小學搭起帳篷,炎熱的夏天住在帳篷。我只能不停地流汗,真懷念學校宿舍的好,這是地獄與天堂的分別。
每天早上都要6點起床,如果在宿舍,都是還在睡覺的時候。
一路上的風景令人目不暇給,才知道台灣這麼美。
推單車上坡兩個多小時,極為炎熱的天氣,只好聽著「老男孩」這一首歌陪伴我。
下大雨,淋了兩個小時,是我一生無法忘記的,好像大雨都把自己淋醒。
我收集了台灣最東、最北、最西、最南的沙子。
這位叔叔連續兩天都遇到他,第一天我問他路,第二天他在30公里的路見到我,順便用他的車載了我5公里的路。
台東原住民的小朋友,要我教他們弄帳篷,那份天真讓我永遠記在心中。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晚上九點的晚餐,是人家送我吃的,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晚餐。
下坡後到了海岸,多苦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