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

  • Language
:::

天堂國度尼泊爾 曾秀美旅行發現自我

  • 2014-03-06

 2014年初春,尼泊爾去來,我的內心更加確定:Travel is not about the destination but about to discover oneself.(旅行不只是到達目的地,而是去發現自我。)

 在出發之前,我聽到過尼泊爾的人都說,「尼泊爾是最靠近天堂的國度」。那時我就想像,他們大概也會遇見了住在那裡的天使。等到我自己去到尼泊爾,我不僅看見純真的「天使」,更發現了自我。

 介於西藏與印度之間的尼泊爾(Nepal),是喜馬拉雅山脈的國家之一。不同於其他國家的首都,海拔1350公尺的加德滿都(Kathmandu)少了現代城市的科技繁榮,卻多了一份純樸的味道。道路上不見雙線單向的規劃,機車、汽車在沒有紅綠燈及交通指示牌的路上前後左右的穿梭。偶見站在十字路口中央指揮的交警,為求達成使命而不懼生命安危,總會讓身在異國的遊客不禁為他捏一把冷汗。奇妙的是,在這麼一個毫無交通規則可言的國家,卻鮮少發生交通事故;馬路上此起彼落的喇叭聲,駕駛的司機卻絲毫沒有一句抱怨的話語。在尼泊爾,我看見了最柔軟的耐心。

 由於尼泊爾的冬天幾乎不下雨,以至於仰賴水力發電的尼泊爾在一天當中,平均有十二小時不固定的停電時間。而當地人須記錄一周的停電時刻表,以利規劃電源的使用。在離開鬧區的地方,多的是未鋪泊油的泥沙路。行走在路上不出片刻,鞋子必然沾滿厚厚的塵土。遇到寒冷的天氣,當地人會在家門前燃起小火堆,一家子圍繞在火堆旁取暖。偶爾,看見路上搬運石子或提著扁擔買賣的婦人,即使生活艱苦,卻依然帶著微笑。在尼泊爾,我看見最純樸、快樂的人們。

 旅途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尼泊爾的動物與人零距離的互動,看起來彷彿就像是一家人。無論是走在路上的牛羊、睡在街道中央的狗兒、遍滿地上的鴿子以及四處攀爬的猴子,尼泊爾的動物絲毫不害怕人類。在同一個空間裡,動物與人之間互不侵犯地和平相處。猶記燃燈供養佛塔的母女,被皮膚潰爛的流浪狗擋著前方的去路,婦女輕輕的以手勢示意狗兒離開,沒有展現任何不友善的態度。縱使身上帶著缺陷的流浪狗,在人群中依然可以自在的行走,而非夾著尾巴自卑的逃離。在尼泊爾,我看見了對生命的尊重。

 雖以印度教信仰為主,尼泊爾的首都卻遍布了佛教寺院。布達納(Boudha Nath)四眼大佛塔更是當地人和遊客必到訪的朝聖之地。在通往佛塔的路上,隨處可見手裡數著念珠或旋轉經輪、口中念誦咒語的當地人虔誠地做自己生命的功課,讓人油然而生起欽佩之心。一路上,隨時聽見以尼泊爾語“Namaste”或藏語“Tashi Delek”問好的當地人,縱使素未謀面,卻可以輕易的打開話匣子。在尼泊爾,我看見了最親切、和藹的人兒。

 參訪了當地的寺院和學校,發現在尼泊爾能夠用英文溝通的大部分是上學的孩子。在沒有熱水器的冬天裡,孩子們只能用冷水洗澡;在缺乏床舖的寺院裡,小沙彌們只能擠在大通舖裡睡覺。然而,生活的艱辛卻讓尼泊爾的孩子特別知足、快樂。記得在費娃湖旁遇見了不會說話的小男孩,以微笑和手勢要我為他按下快門。小男孩看著相機螢幕中的自己,露出最燦爛的笑容,一手指著螢幕,一手拍打自己的胸口,示意著「相機裡的是我!是我!」一直到分道揚鑣的那一刻,他用力的揮揮手,微笑不曾消失。在尼泊爾,我看見了最簡單的幸福、最真切的微笑。

 201427日到16日,十天的尼泊爾之旅,讓我重新檢視生命當中最簡單的快樂,徒然發現人需要的其實並不多。在這麼一個物質缺乏的國家,我從最純樸的尼泊爾人身上看見的,並非外在的匱乏,而是內在的富足。(20140306

(圖與文:佛教學系碩一/曾秀美)

(編按:感謝佛教學系曾秀美提供尼泊爾豐富生動的旅行見聞,以及她精緻敏銳的鏡頭語言,佛光大學師生有幸分享這組珍貴作品。我們也歡迎全體教職員生,踴躍提供類似的海內外圖文遊記。二更多的尼泊爾遺珠照片,請參考作者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738658419478576&set=a.738658362811915.1073741848.100000032746739&type=1&theater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