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

  • Language
:::

文獻、義理到跨領域 佛學教育的人才培養

  • 2022-11-05
  • 佛光大學

    (徐明珠、牛隆光、李育昀/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系列報導)2022年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三B分論壇主題為「文獻、義理到跨領域—佛學教育的人才培養」,由澳洲南天大學校長Denise Kirkpatrick教授主持,加爾各答大學佛教學系Ujjwal Kumar教授、福智佛學學院籌備處釋如得法師發表演講。

 

    加爾各答大學佛教學系Ujjwal Kumar教授演講時指出,佛教文獻的歷史與未來,首先談談歷史的部分,佛陀入滅後,有不同場次的佛教結集。有一本書特別提到這個歷史,斯里蘭卡有六次的佛典結集。佛陀是一位哲學領袖、改革者及教育家,祂呼籲覺醒的教育,宣講如何克服苦難。佛陀的教法值得現代社會學習,不但在印度弘揚,也傳到中國及斯里蘭卡等地方。佛陀的教法對於印度的思想有很大的影響,對於人的生活有很大影響,也產生行為改變。佛法的概念擴展到全球,但是在看印度的時候,卻看到不一樣的現象。四聖諦及八正道是佛陀很重要的教法,告訴人們如何過有意義的生活。佛教的巴利文經典裡可以看到一些內容,而戒定慧三學是八正道的一部分,也可以在巴利文經典看到這樣的訓練。修行人可以把他訓練的所做所學,傳遞給他人。而依佛陀的教法,習法者應該要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

 

    福智佛學學院籌備處釋如得法師則認為,依照印度的教法,非暴力及慈悲心是重點。他也強調轉變苦樂的方程式,提出「心靈改革」對於人類生命心靈改革的重要性。而其中,慈悲教育有其重要性,慈悲教育才能達到人類幸福的境界。而不論是佛陀、耶穌基督或恐子,都強調慈悲、愛與人學。他也介紹福智佛教學院的課程架構,幸福的關鍵是智慧與慈悲,他強調SEE Learning的學習體驗,希望增強學生激發自身學習和幸福的能力。這個能力來自擁有正確的工具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SEE Learning是一種基於全面的框架,透過使用這些功能強大框架工具進行培訓,可以蓬勃發展和整體地探索情感、社交和系統智能,學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當地社區和整個世界中獲得並增強倫理參與的積極性。佛法的推廣如果融入傳統文化,則可以順利的推展。如得法師也認為,凡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以及有助於幸福人生之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才能以慈悲匯聚所學所用,達到內心和樂、世界和平的幸福人生。

 

    澳洲南天大學校長Denise Kirkpatrick總結時表示,兩位主講人都對本次主題有詳盡闡述,包括如何培養佛教人才。她也詢問佛教如何與其他的學科相結合呢?Ujjwal Kumar教授則表示,學生對於佛法問題的興趣,才是開啟後續學習的關鍵。而對於佛法翻譯的問題,他也強調翻譯不是一個語言翻為另一個語言,翻譯包括了要翻出語言背後的價值觀及情感。譯經是一個翻譯的過程,譯經者要很小心把經典的意義翻譯出來。如得法師則強調學生應該帶著議題導向來求學,讓各個領域的老師來協助。而發展思辨導向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並且以應用導向作為求學的目的,將來才有所成,並改變社會。法師也分析同理心與慈悲心的差別,同理心是當看到別人被石頭壓到,自己也被壓壓看,體驗一下。而慈悲心則是看到他人被石頭壓,自己則想把石頭移開,讓他人不被壓。同理心會承擔壓力,一些醫護人員以同理心照顧病人,事後自己也要心理治療,這是同理心的問題。而慈悲心則沒有壓力,不會有這個問題。

這是一張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