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明儒/礁溪報導)人的一生總有起起伏伏,就像是攀爬台灣的百岳,某些時候非得要翻越好幾個山頭才能登上頂峰。佛光大學特優導師、未來與樂活學系李利國老師,以年近六旬的歲數踏遍二十餘座台灣百岳,不斷挑戰自我。李利國老師說:「人活著,就是要動!」
李利國老師表示,其實早在大學的時候就有爬山這項興趣,但礙於入社會後,因為工作繁忙,較無閒暇時間與機會爬山。李老師早期在中國時報工作,主要從事報導文學的撰寫,內容包括歷史、文化、環境與人的生活等等。隨後轉戰管理階層,曾任大地地理雜誌與大地旅行家雜誌的社長。藉由雜誌社內記者、編輯的報導,除了想向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看齊,更大一部分是對讀者宣達其對大地之愛、土地的關懷。
離開雜誌社後,在南華大學任教的期間,李老師被借調至國民黨擔任新聞黨部書記長。這段期間,曾創下一年內上Call In節目兩百五十場次的驚人紀錄,也因為這項因素,發掘自身體能越來越差,開始自發性地調養身體。於是,他與朋友組織團體,一起爬郊山。不過,每周都是爬同樣路線,無法滿足李老師的爬山慾。所以,他重新翻越資料,博覽台灣各地風景資料,以每周換一地點的方式帶領團隊欣賞台灣之美。
隨著時間的累積,李老師開始加入登山社。在不斷探索中,漸漸從爬郊山,改為登中級山。對李利國老師而言,爬山時揮灑的汗水,是一種對土地的致敬。這一段漸進的過程中,他在58歲時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座百岳-玉山前峰。而後,更登上了東南亞第一高峰-馬來西亞沙巴神山以及日本的富士山。他說:「爬山,是一種讓人欲罷不能的運動。我不是要征服這些大山,而是向自然致敬。」
李利國老師說,其實台灣的自然美景不亞於國外景色。舉例來說,每年一到秋季,一定會有許多人飛往日本、韓國賞楓。但是,我們不用捨近求遠,台灣也有很獨特、漂亮的秋景。不過,這項植物只生長在太平山與北插天山上,名為山毛櫸,是冰河時期遺留的珍貴植物。時值11月的秋季,山中一片金黃,而後會逐漸轉紅。也許在一般人眼中覺得沒什麼,但對於歷經千辛萬苦才看見這些植物的人來說,內心的感慨是難以言喻的。
事實上,登山若沒做足準備,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他說,在登山初期,自己的裝備不是很足夠,某次在茄苳坑溪時,地上全是碎石路,豈知鞋底一滑,腳便浸到溪水中。當時溪水湍急,彷彿有股吸力般將他的腳往水中拖,導致無法穩住步伐,頭撞擊到岸邊岩石。隊中的嚮導隨即協助他緊急下山,到醫院縫了六針,血才止住。
許多人會問說,爬山有什麼意義?除了累之外,有時還具有危險性。他表示,其實沒什麼意義,只是覺得自己的生命更豐富,他也透過爬山體會到人生真正的充實,是自我內在的動機,並非外在的誘因。人生的滿足不是物質上滿足,而是自我的體認與肯定。
李利國老師截至目前共登上26座百岳,挑戰自我的同時,更大一部分是自我的實現,也開始體認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中意境。他藉由爬山,學會謙虛。他說,唯有身歷其境,才能體會杜甫登高望岳之慨。(20141105)
(新聞採訪寫作指導老師:周俊雄 主要圖片提供:李利國臉書 宜蘭聖母山莊攻三角崙山現場攝影:周俊雄)
嘉明湖
雪山圈谷
玉山登頂
山毛櫸
奇萊山積雪
李利國老師年近六旬,攀登台灣諸多百岳名山,體驗杜甫詩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李利國老師(左)接受傳播學二年級楊明儒採訪時合影。
李利國老師(二排左一)與山友在聖母山莊合影。(20140119)
李利國率隊攀爬七十度陡坡,直攻聖母山莊上方的三角崙山。
李利國老師第一個登上陡坡,他回頭關照後續攀登的山友。
(周俊雄攝於宜蘭礁溪聖母山莊/201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