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學生前往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參觀,台灣歷史博物館位於台南,是一間以台灣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講求全民的、公眾的博物館,打破過去博物館做為國家權力展示的框架,台史博更關注的是博物館與民眾之間的雙向對話,學生受益匪淺。下午前往高雄市立美術館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在高史博導覽人員的解說下,學生對於高雄市、高雄港的歷史有所了解,高雄自1863年開港以來,一直吸納外地移民,移民帶來的宗教與飲食文化形塑了高雄多層次的社會文化,下榻飯店旁的宸威殿即是澎湖人所設立,透過講述,使學生更為理解人群流動的影嚮。
第三天返程北上,途中在大甲鎮瀾宮停留,鎮瀾宮是中部重要的媽祖信仰重地,每年一度的大甲媽繞境,對於社會上安寧起的維護起到關鍵作用,學生也在此學習到信仰對地方社會發揮的功能。最後一站,前往大溪老街,大溪老街的發展與板橋林家有關,其發展歷程顯示出族群械鬥、原漢衝途的過往。走在老街,看著大溪逝去的風華與現在的蛻變,學生也能感受歷史的脈動。
透過至各地文史機構參訪,吸收書本以外的知識、在地文化,觀摩策展技巧等,已成為佛光大學歷史學系每一年的優良傳統,相信此一優秀傳統將能吸引有志投入歷史領域的青年學子加入,成為更全面全方位的歷史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