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芸禎/礁溪報導)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教授陳進傳,是道地的宜蘭人,更是一位宜蘭通,他花了四十年的時間,研究和記錄了宜蘭許多的歷史。只要想知道宜蘭古往今來的點點滴滴,去請教陳進傳老師就對了。
陳進傳教授表示,一九七三年從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畢業後回到宜蘭農工教書,與幾個朋友利用假期的期間,就近取材,到宜蘭鄉下做田野調查,包括宜蘭員山林家古厝的興建以及林家早期的產業經營專門研究論文。訪問久了以後,就累積了不少資料,一方面這些資料也能用在論文研究,因為是讀歷史的,而歷史運用在地方,最方便的就是走地方史的路。到了一九八○年代以後,台灣意識逐漸抬頭,地方史受到各界的重視,主客觀條件成熟使他欲罷不能,因此走向這條宜蘭地方史的研究路。
陳進傳說,其實宜蘭地方史並不是他最大的興趣,是因為幾個朋友互相激盪,初期他對明史有興趣,寫過幾篇明史的文章,對佛教史也有興趣,但是因為後期走上宜蘭史這條路,所以明史和佛教史都束諸高閣。
陳進傳說,從來沒有想到會成為大學教授,因為從宜蘭農工、升格宜蘭農專到宜蘭技術學院(今國立宜蘭大學),他的教職從教師學術著作升等為副教授和教授,接了許多宜蘭縣文化局的宜蘭研究專案,後來因緣際會進入佛光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台灣和宜蘭文史和地方調查等課程。
從大一開始就很喜歡買書,每個階段,每個時期都有買書,後來回宜蘭教書後,長期以來在淡江都有兼課,每個禮拜到台北的時候順道去買書,長期以來買書都沒有間斷。大陸開放以後,簡體字書書進來以後也繼續買,所以書累積到現在應該有兩、三萬本。
雖然是唸的是歷史,但對各方面各領域也有興趣,所以買的書不侷限於某個領域,各領域的書多少都會買一些,因為這樣的情況,所以宜蘭史不同領域的書都寫過。陳進傳表示,他對書很重視,在不同時期,不同的階段,對不同的作者和專書有不同的興趣,所以每個時期,熟悉的部分都不一樣。
對於以後想要研究地方史的人,陳進傳表示,地方史是綜合性的東西,對於鄉土要有一些情懷和感受,這樣讀起來會比較順暢,地方史研究基礎的學科各方面都會涉及,各領域的書都要唸,要多閱讀。另外,他只要有空就背個相機或錄音機到鄉下去,到田野找耆老訪談,因為很多歷史是藏在耆老的記憶裡。
陳進傳表示,地方史研究是蠻辛苦,也是蠻孤寂的路,雖然現在大家強調社區營造,但真正在做地方史研究的人還是不多,事實上做學術工作都是要耐得住寂寞,有機會就多寫,不要怕辛苦。(20150310)
(採訪寫作指導老師暨2011年11月5日陳進傳老師導覽宜蘭舊城圖片攝影:周俊雄)
陳進傳老師講解宜蘭市三級古蹟昭應宮的歷史典故。
穿街走巷,可以看見宜蘭市原徐家豪宅變成廢墟。
參觀宜蘭市進士第。
拜訪宜蘭市專門畫門神的藝師耆老曾水源老先生(左一)。
陳進傳教授解說宜蘭酒廠百年歷史。
宜蘭市岳飛廟碧霞宮。
陳進傳老師接受記者採訪。(胡芸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