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珠、牛隆光、簡偉淳、李育昀/報導)對於「佛光山系統大學」舉辦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校長張益認為,人生而平等,在國際化多元社會中,更須尊重其他國家。而從佛教觀點來看,是在闡揚並實現佛教平等理念,為了佛教的未來,佛光山舉辦這個論壇有其深遠意義。
在佛教大學裡的學者有研究佛教的需要,佛教活動的存在也有其重要性,為此亟需建立一個有影響力的交流平台。而佛光大學舉辦此論壇,對東、西方教授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交流場合,特別是將各國的教學、研究與服務經驗分享及互相激盪,探討如何將其應用在教育方面,進一步學生也可將所學回饋社會。
張益校長認為,應組織和實踐一個「多國計畫」(multi-national program),藉由具有佛教精神的大學(the universities based on Buddhist spirit),共同實施「國際志願者計畫」或「國際文化交流計畫」,讓學生能在某個國家會面。他相信,這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友愛人的心,進而提升國家的全球經驗。
而關於「國際志工計畫」(international volunteer program)和「國際文化交流計畫」(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program)這兩項計畫,他指出,是希望不同國家的學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下,能相互分享與交流來自各國的佛教文化,並瞭解其間的佛教差異。而關於國際志工,因為由不同國家的學生組成,這也可以學習彼此的想法和文化,對於增進國際交流會有相當程度的助益。
而關於佛法教育如何使其更加人間化,亦即不捨世間、不離眾生,讓世間人更加明白佛教的重要性?張益說,佛法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議題,並以正在進行專訪的佛大傳播學系拍攝者為例,雖佛法不會教人如何操作照相機,但佛法可以教導拍攝者該用甚麼心態取景,並抓緊時機按下快門。佛法常提到關懷他人,那這對於媒體人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心態,藉由佛法培養媒體人正確的態度。因此相信佛大設立傳播學系,能在佛法氛圍中,接受相關教育的養成,這群同學將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媒體人。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有多種不同的傳播媒體出現,讓佛法加上現在新媒體科技的運用,效果應該會更大。以前韓國人用木板刻《大剛經》,一張一張的印刷、再傳播出去;現在利用資訊與通訊科技,不用像古時候的人一樣,只要簡單的幾個步驟,就可以將傳播效果達到最大化。
張益校長夢想透過佛光大學建立的交流平台所促成的教育網絡,訂定一個「培養全球佛教人才的計畫」,期盼未來擴大大學校長論壇的影響力,與會的大學將能辦得更出色,共同促進全球佛教大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