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大佛教系出品宜蘭佛寺志 為地方發展與佛教史立新篇
Campus | 王雅芬 報導|佛光大學佛教學院正式推出「宜蘭縣佛寺志第一集」,以每年六間寺院進度撰寫,由闞正宗老師指導博碩士生,走進寺院進行田野調查,共同探討如何將學術研究運用於佛教發展,保留宜蘭縣佛教發展的脈絡軌跡。第一集內容為九股山吉祥寺、羅東菩提寺、員山明光寺。九股山吉祥寺是宜蘭佛教發祥地,1904年由來自鼓山的真精法師創建。羅東菩提寺前身是羅東念佛會,最初禮請真華法師為導師,帶動羅東的念佛風氣。員山明光寺開山祖師為現年97歲的紹悟法師,與其弟子真明法師創辦幼稚園及成立慈善塔,提供員山鄉民的精神寄託。
10月12日舉辦「宜蘭縣佛寺志第一集發表論壇」,佛光大學校長何卓飛領銜校內師長參與論壇並表示,佛光大學創辦人星雲大師希望大學能為地方發展盡一些責任,因此在地服務是佛大很重要的使命;今天這個活動實踐了在地服務,展現了一所大學擔負著社會責任。在過去教育不發達的時代,寺廟是社區居民的活動中心、品德涵養中心。宜蘭佛寺志的撰寫,就是呈現宜蘭區人間佛教的情況。期待未來能看到溪南、溪北的佛教樣態,一起為宜蘭佛教完成使命。
郭朝順院長介紹計畫案緣起,認為佛教的每間道場之發展,都是靠許多人共同成就,若未被保留下來,終將被歷史長河淹沒。透過佛寺志書寫,除了訓練田野調查方法,更是教導學生做人處事,如何讓寺方感受到我們志在保留歷史的誠懇,這就是學習「尊重」,同時也是身教最好的示範。佛教學系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協助推動佛教的發展,回饋社會與教界,關懷人間,以期培養更多人才投入佛教的文史研究工作。闞正宗教授報告三所寺院的田調成果並表示道,歷史是人活動的軌跡,宜蘭寺院面臨「人寺俱老」,現在不做以後則更難保留歷史。而學生以實際的調查行動,收集資料,並發展出感興趣的研究主題。
計畫指導闞正宗教授認為臺灣佛教歷史資料不多,寺志更是百無其一。有鑑於此,藉由佛光大學跨域 2.0 的推動,在佛教學系主管、老師及專題課程的支持下,完成了第一本宜蘭縣佛寺志,希望為宜蘭縣佛寺留下完整的歷史資料!
另外,廖大慶先生以二十年前撰寫南方澳歷史發展為例,當時收集五十多年歷史文物痕跡已非常不易,現在再次採訪同批耆老,已有明顯的人物記憶殘缺、資料不全的情形;相較於此次計畫是著眼寺院的百年歷史調查,更屬不易,為此既感動又震撼佛大不畏艱難地投入,培養青年,必當全力支持。
宜蘭縣縣史館主編李素月,以一個從事宜蘭地方研究的角度來看,非常感動佛大有龐大的團隊支持佛寺歷史的研究;下田野如同一個試煉場,要找到珍貴的、不易被發掘的資料,相信佛寺志的撰寫能留下更多地方發展史,縣史館也將提供珍貴史料,為宜蘭歷史的建構與佛大一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