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

  • Language
:::

​從後現代化思潮 看自利利他人間佛教

  • 2019-11-08
  • 佛光大學

  (徐明珠、牛隆光、李育昀/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系列報導)「2019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今日在佛光山舉辦第四場論壇,由香港中文大學陳劍鍠主任擔任主持人,特別邀請日本龍谷大學中谷英明教授與美國西來大學郭守仁副主任擔任引言人,針對「佛教大學的現代型、人間性與普遍性」進行深入的探討。
 
  中谷英明強調佛教的「自利利他」概念,而此佛教思潮對於現代社會的重要性,應成為改變人性的重要資產而郭守仁副主任則強調人間佛教的「人成佛成」在後現代社會的省思,強調應讓佛教思想參與後現代各家思潮的討論,成為引領文化思潮的重要資產
 
  世界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谷英明表示,本身是從事研究最早的佛典,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佛陀的中心思想「自省利他」的哲學,恰巧與最古老的經典文獻「八頌品」傳遞的想法一致,因此被視為最原始的佛典思想。
 
  在佛教認知主張五種意識型態,包含從五感、知覺、好惡、情感、想念心理機制構成認識作用,進而產生期被後的行為。通過這樣的分析認知,努力消除人的「自利之心」。另一方面,佛教也主張利他,強調對於他人大眾的服務。
 
  中谷英明也提出四點看法,第一,「自利利他」思想是社會追求美好未來的重要思想,宗教及直觀的思想資產。第二、「自利利他」思想也是不同的人文暨社會科學的基礎,甚至成為不同的人文暨社會科融匯的主要動力。第三,「自利利他」思想也能增進相互間的了解。第四,「自利利他」思想提供世界組織合作的一個基礎。他強調,涅槃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不斷趨向真理的過程。
 
  人間佛教研究院郭守仁副主任則強調,當代社會各種思潮崛起,呈現出「後現代社會」的景況。佛教在後現代社會,面對現代性的科學理性與後現代性的眾聲喧嘩,要有不一樣的做法。人間佛教的「人成佛成」思想,成為單一價值的思想,在後現代社會的發展受到影響。所以他建議,人間佛間的教育方式,應該以禪宗對話的精神,提供學習者一個省思,並融入社會思潮的討論。
 
  他認為,人間佛教身處後現代人間社會,應該運用現代教育訓練學程的基本設計原則,以禪宗禪師提問、對話及回應的方式,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出發,進而了解佛教思想。所以應該鼓勵學習者以多元並立的後現代學習方式,趨近了解人間佛教的核心思想。甚至,讓學習者對於原本具有知識與經驗產生質疑,進而開啟學習新知識與生活經驗的大門。他主張,應將後現代思潮融入人間佛教的核心理念及實際作為,成為靈性「拼裝混搭」的創作元素。
 
  今天的會議,與會的來賓針對人間佛教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言,現場的討論相當熱烈。來賓也紛紛提出對於佛教「大小乘」及「普薩道、涅槃道」的看法,光明大學副校長Catalino Rivera認為,人間佛教如何將自己「放空」,「放空」後如何能完成傳教?陳劍鍠認為,佛教的「空」並不是empted,而是對自我及世界的真正了悟,才能進行傳教說法。
 
        倫敦佛光山妙隆法師則表示,後現代理論的說法就像是龍樹菩薩的中觀思想,對於佛教思想有很大啟發。陳劍鍠指出,龍樹菩薩是代表性大人物,可能不適合作為現代的解釋,反而是現代的人間佛教在星雲大師的帶領下,正在進行集體創作,繼續推動佛教的進步,才具有人間佛教的新意。陳劍鍠認為,星雲大師傳教具有後現代的精神,像早期在宜蘭傳教時以幻燈片及遊行傳教,佛陀紀念館的神明博覽會等方式,都具有後現代多元思潮表現的精神。
 
  最後陳劍鍠總結指出,人間佛教是從人道的基礎,進行普薩道的修行,所以要「自利利他」或「自省利他」。並在這個基礎上,完成涅槃道的成果,也就是「人成佛成」的理念。也是人間佛教的精神,更是星雲大師的理念。他表示,東西方宗教有本質差異,西方現代性看佛教要有所轉換,因為時空環境不同。而佛教在傳教時要注重「給」,因為佛教的傳教有政治性,所以必然未來各地有專業的佛教傳法者出現,期待出現例如非洲佛教、美國佛教等等,融入當地社會的人間佛教。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