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

  • Language
:::

中國文史專家 佛大暢談絲路佛教藝術

  • 2013-09-23

(宜蘭訊)為了促進兩岸文化藝術交流,讓學生了解佛教在西域弘傳情形,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於17日在N109教室,舉辦大陸代表團「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展」講座,介紹包括佛國于闐的最新考古發現、西域絲綢之路與佛教文明、絲路沿線的《法華經》圖像以及莊嚴妙像等議題,演講結束後,同學們意猶未盡,發言踴躍,也令學者們印象深刻。

 與會貴賓包括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姚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長侯世新、甘肅省博物館長俄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巫新華、甘肅省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張元林、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佛教學院長永東法師、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主任潘襎等逾一百五十位共襄盛舉。

 佛教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在絲路,仍保留過去佛教所遺留的文物。楊朝祥校長表示,從中可窺探藝術真諦、佛法的內涵,也讓同學藉此難得機會,透過代表團學者的介紹,認識絲路的佛教藝術。佛光山在全球共興建五所大學,這五所大學在課程設計上均有不同領域,楊朝祥強調,其共通點是,對學術研究、人才培育很重視,因此佛大在今年四月中旬,設立以漢傳佛教為主的佛教學術研究中心,藉此對漢傳佛教做更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目前常用的「佛」字,來自古代于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巫新華說,當時採用印歐語系語言,地名也與現代有很大區別,因此,張騫通西域時,有所謂的「九重譯」之稱。當西域佛教逐漸進入滅法時期,便開啟了突厥話、伊斯蘭語的過程,然而,卻也讓西域佛教光照整個東亞,同時也影響了整個中國文化,現代想了解佛教藝術,就在新疆。巫新華也強調,想要了解藏地佛教前弘期的佛教藝術,就必須認識西域佛教,尤其是于闐佛教。

 新疆為中國邊際線最長的地區,由於氣候乾旱,因此文物得以保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長侯世新表示,漢唐以來的絲綢之路,為全人類發展交流之可能,同時也成為佛教傳播之路。據最新研究發現,西域佛教傳播至新疆應為公元前二世紀,並於新疆形成三大佛教文化中心(于闐佛教、高昌佛教以及龜茲佛教)。透過珍貴圖片欣賞,侯世新為同學解說佛教文物所來的意義。

 甘肅省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張元林,運用敦煌圖像為大家介紹包括經變圖、不同寫本的法華經等,他提到,透過這些圖像、文物便可約略勾勒出當時法華系統的發展變化。甘肅省博物館長 俄軍從歷史演變的角度,介紹甘肅博物館佛教文物,其中佛陀真身舍利石函此次也特別來台展出,俄軍表示,這是舍利石函第二次離開中國大陸在海外展出;當介紹到《報父母恩重》經變圖時,俄軍特別強調同時呼籲,佛在哪裡?佛在當我們孝敬父母、尊敬長者的過程,其實就是禮佛的過程,而禮佛就是禮我們的那顆心。

 面對中國學者精采的講演,許多同學意猶未盡,目前就讀碩二的胡滋芸表示,可惜時間太少,有些匆促;「考古學家不僅要知識豐富,也要有著強健的體魄、不怕辛苦的耐力。」就讀大四的萬子菱對此深表敬佩,她說,聽了演講後才明白,原來于闐對於東亞佛教、西域佛教有著重要的影響,也期望西域佛寺能恢復過去的榮景。

 「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展」即日起至十二月八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展出,由中國大陸十六家博物館文物首次空運來台聯展,詳情上網查詢:http://www.fgs.org.tw/events/fgsevents20130821/

(20130917)

(文╱圖  林淑妙)

校長楊朝祥蒞臨講座致詞。

校長楊朝祥致詞時,甘肅省博物館長俄軍(中)拿起相機拍照。

校長楊朝祥(右)對與會貴賓、佛教學系師生致詞。

校長楊朝祥(右)致贈紀念品,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姚安(左)代表接受。

同學拍下難得的講座畫面。

佛教系專任助理教授慧峰法師(左一)、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姚安(左二)、甘肅省博物館長俄軍(左三)、佛教學院長永東法師(右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長侯世新(右一)聆聽講演。

會後同學提問。

會後同學提問。

全體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