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全球面臨氣候變遷與水資源危機的背景下,蘭陽地區以農林環保為基礎的發展模式更加重要。佛光大學的周鴻騰副教授多年來推動的「百膳孝為先、植樹淨世界、實踐碳中和」,旨在培養學習者深入探索永續發展目標教育(SDGs)及「水-土-林-動-人」整體觀與系統思維,進而激發對話與行動,培養核心素養,具體實踐USR大學社會責任。周老師持續與河川教育聯盟的許珍玉理事長合作推動「行健有機村低碳飲食活動」,透過「Bike走讀安農溪」的方式,串聯安農溪流域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展開一場知識之旅。
周鴻騰老師闡述三星鄉的經緯度偏北,日照時間較短,並且受到西風的影響,導致日夜溫差較大。這些氣候特徵,加上安農溪和萬富圳溪的水質較濁,使得這裡成為理想的灌溉水源。濁水中富含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配合短日照的環境,延長了稻米的採收期,從而使得米粒積累了豐富的營養價值。行健村當地農民親自種植、收割和加工有機稻米(慈心有機驗證字號TOC-P0077),並將新鮮的產品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該村的「行健米」於2020年獲得了13項有機米的碳足跡標籤,成為台灣首個也是目前唯一擁有此標籤的有機米。此外,三星鄉的「原鴨有機米」是不施用農藥或化學肥料並具獨特的耕作方式,利用禾鴨的好動和雜食特性,啄食田間的害蟲和雜草,當稻鴨在水面遊走時,其腳蹼攪動水田泥土,促進水稻的生長。結合傳統稻作與生物防治法的創新耕作模式,能維護農業生態環境,也確保了食品安全、米的美味和營養價值。
許珍玉理事長引領成人學習者穿梭於綠意盎然的水圳、田野與濕地之間,沿途欣賞壯觀的落羽松林、河岸美景及分洪堰,並深入了解安農溪、行健溪及萬富圳的生態價值及其水力發電功能。這次活動讓參與者探索水資源與周邊農業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同時關注氣候變遷對安農溪流域的影響。隨後全體參與者在柯林二湧泉進行蔓蓉植樹活動。蔓蓉作為本土植物,其根系能有效固土,防止土壤流失,為周邊土壤提供穩定結構。同時,其花果吸引蜜蜂、蝴蝶等授粉昆蟲及鳥類,有助於促進健康生態系統和提升生物多樣性。種植蔓蓉不僅可以增加植被覆蓋率,還能改善當地空氣品質和土壤健康。
周老師與許珍玉理事長持續推動安農溪流域的永續教育及公民社會參與,增強社區凝聚力,喚起大眾對水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重視。他們強調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對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的重要性。兩位師長努力串聯綠帶森林和藍帶流域,持續擴大農村夥伴關係,希望共同成就一個永續且韌性的安農溪家園。
生態共生、動植物與人類共榮,實踐安農溪的永續願景
圖2 樹苗植根於大地,綻放永續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