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於孔廟「萬仞宮牆」前合影留念。 (佛教學院/台北報導)佛教學系研究所與大學生來自印度、義大利、越南、香港、南京等一行18人,9月23日前往台北孔廟「儒茶闡道與雅樂賞析」活動,透過茶道、香道、古琴雅樂的賞析,參學問道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更從中領略其與佛教的交涉,從多元的角度來更全面地認識佛教。
時近孔子誕辰2568週年,為表達對孔子的崇敬與讚頌之意,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於中秋連假期間,在臺北孔廟舉辦「儒茶闡道與雅樂賞析」,禮請孔一如、趙惠敏、汪金習、柯黎月等四位老師共同主持茶席,李瑞恩老師主持香席,黃雪婷老師帶領入門弟子演奏古琴。
佛教學系的「佛教行持」課程主題涉及茶席、香道、禮儀、音樂等,此次活動正呼應佛教行持課程的內涵。雖活動基調定在儒家傳統,但卻與漢傳佛教文化關係密切,漢傳佛教的行持藉由中國文化的元素而得以豐富。因此,如要了解漢傳佛教,就必須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基本認識與體驗,因此同學特於假日組團出席活動,增廣見聞。
此外,中國傳統文化亦深深得之於佛教的滋潤,如創辦人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說:「宋代大儒程頤在目睹定林寺眾僧入堂,威儀濟濟的行世,發出『三代禮儀,盡在斯矣』的讚言,則是佛門禮儀受到肯定的最好明證。可以說,中國人的衣食住行生活,受佛教的影響很大。所以,中華文化、人間佛教都與佛陀遙相呼應。」同學透過此行參學,進行不同文化的比較,以了解佛教的特長。
碩一生釋知文同學說,一般人以為佛教往往喝斥物欲、持簡樸主義,但實際上,佛教非常重視利用物質形象,藉由茶湯飲食、法器音樂、禮法儀式等,來怡情養性、演繹佛法、接引眾生乃至激發宗教情操。
來自越南的大一釋幸才也說,透過此行參學,得以深入在地文化,與同學彼此深入互動,除了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也鍛鍊了中文的應用能力。
此次參學,希望同學吸取其他宗教與學科的思想與實踐,用多元的視角來觀察自己的專業領域,用不同的思維路數來激撞省思自己的信仰,才能把佛教認識得更全面,與各界人士對話,以走出更廣闊的大道。(20180926)
(撰文:心戒、圖片:釋演霙、譚偉姬、鄧葶愉)
與古琴家黃雪婷老師(前排右三)於孔廟合影留念。
同學專注地聆聽香席李瑞恩老師的解說「香道」。
茶席孔一如老師示範茶道。
同學細心於香席品味香道。
同學們愜意地於孔廟台階談敘,交流心得。
同學於孔廟「萬仞宮牆」前合影留念。
茶餅——孔廟的文創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