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

  • Language
:::

女神信仰與宗教交流工作坊  體現台灣女性神明及宗教醫療型態

  • 2022-11-18
  • 佛光大學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宜蘭報導)1111日至12日由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與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及佛光大學佛教學院聯合舉辦「女神信仰與宗教交流工作坊」,本次工作坊之舉辦源自於向科技部申請之「女神與女人:當代臺灣與傳統華人宗教體系的性別反思」整合型研究計畫。兩天的工作坊分別以「專題演講」及「田野調查」二部分進行,邀請中央研究員民族所研究員兼所長張珣教授、政治大學宗教所所長李玉珍教授、政治大學宗教所林振源助理教授,義守大學醫學系盧佳慧助理教授,以及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鄭維儀主任等專家學者,透過專題演講與實地田野調查分享、討論台灣女性神明、信仰、宗教醫療之型態以及田野調查的經驗,並於次日帶領佛教學院師生至宜蘭縣各地區進行實地田野調查。兩天共計70餘名師生踴躍與會。

             「專題講座」首先於11日在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雲水軒熱烈展開,分別以「女神信仰」、「宗教交流」兩大主題進行分享、探討。主持人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執行秘書林欣儀教授開場即表示非常高興能夠在佛教學院舉辦此工作坊,並說明「佛教研究過去以來較偏向經典、文獻跟義理的討論,然而不論佛、道教或民間信仰的各種現象每天都發生在台灣,是活生生正在開展中的傳統,當中許多議題都值得借鏡社會學和人類學的方法與成果來深思探究」,並期許未來同學們能夠深入發掘這些不同面貌。

「宗教交流」 東南亞台灣佛教與民俗宗教
首先由李玉珍教授以「佛教人類學:南傳和漢傳的研究回顧」為題,介紹與對比東南亞佛教及台灣佛教之別,並闡明中國至今有比丘尼傳承;但在緬甸、斯里蘭卡只有比丘尼文化沒有傳承,雖寺院中有女性修行人但未與比丘平等盧佳慧教授講授「民俗宗教醫療中的情感(affect)、情緒(emotion)與照護實踐(carepractices)」,她認為醫療分為專業醫療(西醫、科學中醫)、家庭醫療(家庭、朋友的互相照顧)、民俗宗教醫療(推拿、刀療等),然而民間宗教及其醫療更像是一種生活型態,不同神明一如西醫皆有不同問診時間、專長與治療方式,以及信仰的個體化變異,最後點出民俗療癒「靈驗」的關鍵不是信仰,而是建立在醫病關係的人情世故上,並提出情感與醫療間的關係之反思。

「女神信仰」 台灣媽祖信仰與臨水夫人
張珣教授則講述「台灣媽祖信仰源流與變遷」,介紹媽祖起源神蹟故事、信仰的興起,以及傳入台灣及其傳播形式等背景脈絡,並說明媽祖信仰文化在台灣從政治、經濟到文化等多方面與現代社會息息相關。最後,林振源教授以「臨水夫人信仰與女性宗教實踐」為主題,針對「臨水夫人信仰」進行概述,並講解臨水夫人信仰之「閣山三奶法」──「道法二門」儀式療法,指出宗教醫療是重要的華人宗教醫療傳統,為次日的田野調查之背景知識作補充。

邊陲民間 實地探訪調查
1112日則至宜蘭地區進行實地田野調查,由林振源、李玉珍、張珣、林欣儀及鄭維儀等教授帶領下,實地採訪南方澳南天宮、羅東爐源寺,了解蘇澳南天宮金媽祖信仰及爐源寺臨水夫人信仰,最後到蘭陽別院舉行綜合座談。

南方澳南天宮由主委陳正信及副主委林棋山親自帶領解說,一樓主祀湄洲媽祖,二樓為現代玉雕媽祖,三樓則是金面媽祖,金面媽祖以全金身打造,但因製作期間面部、手部皆溶,於是只有此兩處為非純金,而一樓除了湄洲媽祖為主祀外,還附有軟身媽祖及附駕媽祖以方便媽祖出境。廟方於參訪後安排座談,同學踴躍提問,問題多元如:媽祖造像特徵、長者慈善、社區可持續發展、財政來源等,藉以深入了解南天宮。爐源寺則於民國四十八年開創,創寺者為許萬枝、李炳男及黃紫微,源起則與神明療病經驗有關,一樓主祀三奶夫人,二樓為西王母,三樓則是祖師鴻鈞老祖寶座及展示信徒魏淑燕之宗教繪畫。

綜合座談 躍居話題重點
綜合座談期間來自越南的阮氏映雪同學也分享在越南也有女神信仰,如天母、地母、水母以及山川母等,這些民間信仰也會學習佛教儀式。萬彰惠同學則提出疑問「乩童附身的時候會墊腳尖,壓不下來,會有靈動。高我,是可不可以控制的呢?」,李玉珍教授表示身體感通是感通到辨識到反應的過程。我們對身體學習經驗、身體技術的了解還不夠,不同的知識系統間存在差異。

另外,針對爐源寺五教合一特色、道教與民間信仰起乩之差別、越南與台灣神明附身比對、女性在宮廟地位變遷等問題進行探究。因參訪期間兩宮廟皆遇上當日參訪進香團體的起乩展演,引起學生對起乩之興趣,因此張珣老師解析「乩」之由來,比對薩滿教與道教對內外靈的定義。同學觀察爐源寺接待者皆為女性,由此探討女性在宮廟的地位。李玉珍教授認為女性並不是達到主導地位,因為不論是起乩的接旗還是插香都為男性,只能代表女性有更多的表現機會。而且在各地都出現了女乩與年輕化的現象,體現了宮廟信仰文化的變遷。
許多同學紛紛表示此次工作坊和田調經驗開啟了新視野,常民的生活及信仰元素原來這麼多元,都是長時間因應人的需求演變而來,本次活動後更能夠深入瞭解民俗信仰與道教、佛教間的互動關係。

這是一張圖片
從左至右依序為林振源、李玉珍、張珣、盧佳慧、林欣儀。

這是一張圖片
佛研中心贈《佛光學報》及結緣品予南方澳南天宮,左起為政治大學李玉珍、義守大學張珣、佛大佛研中心林欣儀執行秘書、南天宮主委陳正信、政治大學林振源、佛大佛教學系鄭維儀主任、南天宮副主委林棋山。

這是一張圖片
同學們於南天宮參訪,由主委親自導覽介紹。

這是一張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