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

  • Language
:::

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印度文化表演

  • 2015-06-24

 (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報導)佛光大學於618日舉行印度文化節活動。這場盛會集合印度、中國、日本等不同文化的一流表演家,吸引數百名觀眾聆賞高水準的演出,場面非常盛大與壯觀。與會的專家學者也進行精彩的講座,讓佛大師生受益良多。

 音樂、舞蹈屬於無形文化資產的一部分,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數年來在有形文化資產上不遺餘力,同時也著重無形文化資產的弘傳。印度文化中的音樂、舞蹈更在世界藝術中獨樹一格,主題豐富,風格獨特,精彩動人,備受各國喜愛。他們的文化深遠影響中南半島以及東南亞群島,成為東南亞的文化核心之一。然而,對我們而言,印度文化素來相對陌生。

印度對於傳統文化相當重視,各階層的人們將推動傳統文化為一種社會責任與教育的一環。此次本校印度文化活動,由臺北印度音樂文化中心創辦人吳德朗與佛光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合辦。此一活動已經於臺北中正紀念堂以及各地演出,獲得高度迴響。本次活動分為兩部分,上午於德香樓舉行,由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陳自明講授「世界音樂」、日印文化促進協會長谷川時夫會長(Tokio Hasegawa)主講「日本的宇宙觀」。陳自明教授今年83歲,精神抖擻,思慮清晰,帶領聽眾從亞洲的韓國、越南、印尼、緬甸、印度音樂到拉丁美洲音樂,現場陶醉在世界音樂的美妙氣氛中。

長谷川時夫為日本武士後代,青年時期即從爵士樂轉向創作日本風味的樂曲。他一度隱居於新潟高山,體驗自然音樂。最終他指出「不論住在那裡,身邊的風總是時常吹拂,人們在自己的生存場域與太陽、月亮共生,最終回歸到出生的土地。」因此,他強調必須尊重大自然,一生致力於創造獨特且屬於日本的音樂。他自從在山中進行實際體驗後,勵行素食主義至今。如今,他被印度政府公認為促進日印文化交流活動的第一人,成為日印之間的印蹈、音樂的一座橋樑。

下午在懷恩館國際會議廳舉行印度文化演出。首先由長谷川時夫率領「環球交響樂」演出「日本石頭音樂」,潺潺流水,竹子相互撞擊,石頭滾動,奏出大地之聲。誠如他的努力一般,會場創造出屬於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聲音。

此次演出中的印度舞蹈者迦耶特里(Gayatri)屬於印度國寶級舞者,他與索尼亞(Sonia)一同演出「巴冷公主與蛇王君」的舞蹈,以印度舞蹈詮釋臺灣魯凱族的神話故事,十分動人。

日本舞蹈者三浦千里(Senri Mitsuura)演出「奧蒂希」(Odissi),北京樂舞婆娑舞蹈學校創辦人金珊珊與弟子們演出「婆羅多」舞蹈。金珊珊為北京大學東方語言學系印度語言專業畢業,數次前往印度學習舞蹈,現在為全中國印度舞蹈的代表者。會場也示範「卡達克‧卡利」(Kathak Kali Demonstration),表現出印度音樂、舞蹈中的各種內在情感,諸如愛情、詼諧、憐憫、忿怒、武勇、恐怖、輕蔑、驚訝平靜等九種臉部表情。最後演出的是動感十足的「卡達克舞蹈」(Kathak Awantika),將演出帶向入高潮。迦耶特里更演出毘濕奴下凡嬉戲的片段,威武的毘濕奴變化多端,身體語言豐富,神情與手勢、肢體融為一體,節奏感十足,印度音樂與舞蹈將偉大的天神表現得既親切又威武。

 這場演出是本校難得一見的國際水準的音樂、舞蹈的演出,印度、中國、日本等不同文化的一流表演家,匯演出數千年的印度舞蹈,展現出各自文化的身體語言。這是文化展演,同時也是一場藝術的精緻饗宴。當天會場有數百名觀眾參與,充分感受到印度文化的精緻與細膩的身體語言,以及節奏明快的音樂。(20150624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