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

  • Language
:::

新聞、娛樂、廣告:媒體人的困惑與無奈!

  • 2014-05-14

 (教學資源中心/報導)四月三十日中午,傳播學系陳才老師在圖書館512 室舉辦之「雲水雅會」,以「新聞、娛樂、廣告:媒體人的困惑與無奈!」為題,向與會的老師介紹這三十年來台灣電視產業,特別是電視新聞的演變。

 陳才老師民國74 年進入華視,此後,轉戰各大新聞台,先後待過中天、民視及東森。期間也曾出國留學,1989年學成後又回到華視。早期台灣的新聞部可說是冷門的部門,採訪人力少,新聞幾乎就是30分鐘的政令宣導。工作也相對輕鬆,午休時間可以到三點後才出門採訪。

 不過老三台時期,因為台灣經濟高度發展,電視台廣告滿檔、非常賺錢,年終最多可高達十個月,台視一度還曾領到 12個月以上。然而,民國80年有線電視興起後,老三台不再是賺錢的保證,會淪落到今天的景況,其來有致,因為本身無製作能力,節目幾乎都是外包,即便是八點檔也是如此。

台灣第一個新聞台是中天,香港人創立的,期待成為華人的CNN,然而,一年半就倒了,因為錢燒得太快。和信辜家接手中天,雖然有很好的企業文化,不介入新聞,但3年多賠了47億,還是只能忍痛賣掉。我們在討論媒體時,都著重在新聞價值與報導品質,但媒體作為一企業,似乎新聞理念不能涵蓋現實運作的面向。這些作為新聞人無法釐清的地方,也就是後來跨領域到企業管理的原因。

 新聞界的現實與理念有矛盾的地方,對於新聞只談「中立、客觀」的基本假設是有問題的。關鍵在於一直無人提及的「媒體是寡占」的現象。歐洲及日本的電視都是公營;美國的商業媒體是寡占。因為媒體是寡占,才沒有財務問題。討論媒體,可能需要不同思考方向,不管是何種寡占,大部分媒體言論才會站在中間,爭取最多人看最大一塊,從而反映主流民意。

 台灣媒體產業是非常特殊的情況,媒體成了過度競爭、零碎的產業。這種畸型媒體環境,很重要原因是台灣實在太小,建立全國性頻道的進入障礙不高,退出的意願又太低(因為可以掌握話語權)。沒幾個像台灣一樣小的國家會開放商業電視台的競爭,荷蘭公營、香港公營、新加坡也是公營。媒體競爭太激烈,言論會自動做「市場區隔」,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利基,中間太多人競爭,不會往中間競爭,造成極左極右偏激的言論盛行。

 媒體現況完全與新聞理念不合,從前對抗言論箝制,現在自動搞箝制。現在言論之偏可能更甚於從前,但是,從前是被迫的,現在則是自願的,這就是台灣媒體可悲之處。更遑論為了爭取小小的收視率而娛樂化,或為了少許收入而廣告化的問題。(20140515

a -

a -

a -

a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