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

  • Language
:::

森林大學、樂學天地、獨具特色 佛光大學榮獲第六屆宜蘭縣環境教育獎

  • 2017-11-15
  • 佛光大學
 (樂活產業學院/報導)佛光大學參加「第六屆宜蘭縣環境教育獎」甄選,獲得宜蘭縣環境教育獎學校組的肯定。1114日由校長楊朝祥代表接受宜蘭縣副縣長黃適超頒獎表揚,樂活產業學院許興家院長、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周鴻騰也前往觀禮並分享榮耀。
  佛光大學楊朝祥校長說,許多人都說佛光大學校園很美,到底美在哪裡?校長用12個字形容:「校在山中、樓在林中、人在畫中。」,擁有翠碧鮮活的森林書院,是佛大推動環境教育的活教材,在各教學與行政單位不餘遺力的推動豐富又多元的環境課程,舉凡在自然保育、社區參與等均有具體優良的成果。除此之外,從校園內延伸到社區,全校師生與社區居民的互動與感動,皆是多元推動環境教育的優質示例。
 樂活產業學院許興家院長與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周鴻騰老師表示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是運用組織及系統化的教育方式,培育國民瞭解人與環境的倫理關係,增進國民保護環境之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國民重視環境,採取行動,以達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過程。佛大以「三三三品德教育」作為推動環境教育的基礎,強調三生(重視生活、生命、生涯教育)、三品(擁有品德、品質和品味人生)、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從關懷自己、關懷他人、關懷社會、關懷環境之三好校園作為推動全校式環境教育之基礎,強化全校教職員工生之環境素養。本次得獎乃是全校共同投入環境教育工作而獲得的美好成果。「森林大學、樂學天地、三好教育、社會關懷」是佛光大學榮獲大學組優等獎的最大特色。而推動全校式( whole school approach)、地方本位(place-based education)環境教育,其中最主要的關鍵驅動力,即是全校教職員全心投入建構森林書院、樂學天地之願景與藍圖,帶領全體師生身體力行境教與身教。
 學務處的師長們歷年辦理節省能資源活動、淨山與淨灘活動、以服務學習培養環境意識與環境行動力。為本校榮獲健康促進績優學校、菸害防治績優學校、全國大專校院社團評特優三連霸、衛生訪視優等、品德績優暨三好績優學校。
 總務處的師長們規劃設計校園空間、營造校園生物多樣性、學校地景和自然環境融合、節省能資源之行動方案。校園內多處觀景台、168080152步道,同時拿下礁溪鄉「最適合情侶約會的旅遊景點」、「最適合親子共遊的旅遊景點」、「最適合長青族休憩的旅遊景點」三個項目的第一名。並且連續五年獲宜蘭縣政府頒發熱心推動綠色採購及綠色採購績優單位榮譽。
 教務處的師長們規劃特色學程,以幸福菜園培養學生對社會企業與微型創業的思考起點,從長青食堂落實社會關懷與實踐。鼓勵學生採取社區環境行動,引導學生採取公民行動。不只教育學生也教育家長、居民,更帶動社區產業。透過耕耘和收成的體驗,學習感謝土地,感謝眾人,服務他人。
 通識中心的師長們辦理通識涵養與服務學習,透過欣賞自然文學作品、哲學性的價值思辨、環境議題案例的分析、體驗的服務學習以及自發性行動方案的執行等教學策略來形塑學生正向的環境倫理觀。
 健康與創意素食產業學系的師長們以顧健康、愛地球,推廣吃素食利己、利他、利自然,再以素食料理濟物利人。舉辦「愛心無距離,甜點送希望」活動。在全系師生同心協力下,進行愛心手工泡芙製作與義賣活動,將活動收入全部捐款給天主教聖芳濟老人長期照顧中院舍重建專案,讓學生在學期間,不只在學業上有收穫,更希望能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透過永續教育、樂活旅遊、食農教育,提供學生種植蔬果體驗課程,認識土地到餐桌與環境連結性,建立友善環境素養與認知。透過參與校園環境行動,學生對校園的地方依附感與地方認同感。此外,未樂系師長們共同主持的學習型城市計畫,將「食農教育」、「孝親旅遊」、「養生樂活」作為支柱,透過多元化的研習課程、工作坊等學習活動,促進民眾終身學習的意願。打造普及化、深度化、高品質、創新性的學習機制,建立產業未來的發展契機,提升宜蘭縣整體的環境教育終身學習率。
 未來展望將盤點佛大特色生態與人文資源,積極推動自然保育、社區行動、森林教育、水土保持教育等,提昇教職員生環境素養,實踐負責任環境行為。規劃校園永續,轉化傳統校園環境,以符合永續發展之綠色、生態、環保、健康、省能及省資源之目標,持續積極推動生態保育工作。結合社區、民間團體及企業建立夥伴關係,透過社區營造、在職教育及生態旅遊等共同推廣環境教育。強化環境教育專業知識及品質,鼓勵師生參與環境教育課程,取得認證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儲備環境教育人力資源,以佛光大學的能量與社會責任,共同推動聯合國的「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災害風險降低、降低貧窮、性別平等、健康促進、永續生活模式、和平與人類安全、水資源、永續都市化、文化多樣性),發揮大學的影響力與擴散力。(20171115
(文與圖: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助理教授周鴻騰)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