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

  • Language
:::

楊朝祥帶領佛光大學 學院書院雙主軸制度培育人才

  • 2019-11-12
  • 佛光大學

(徐明珠、牛隆光、李育昀/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系列報導)過去佛光山系統大學舉辦大學校長論壇鮮少將重點置於佛教本質與治理,不同於前幾屆,「2019大學校長論壇」聚焦於佛教大學營運危機與克服策略、佛教大學招生、教學、課程、教師互訪、學生交流與研究、資源共享等層面,乃至佛教的現代性、人間性與普遍性之探討。

佛光山系統大學總校長暨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談及佛教興辦大學之使命與正向影響。過去山林佛教,出家法師將心思放在山林間,人間佛教跳脫以往山林模式,對現代社會產生重要影響力。「既然是人間佛教就必須在人間宣揚佛教,辦大學成為佛教的重要責任,也是新的里程碑。」

楊總校長表示,教育部一開始只允許設立宗教研究所,後來再開放大學以進修學院方式設立單一宗教研究機構或人才培育機構,如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即是。因政府政策開放,人間佛教在台灣的盛行,就興起一股佛教辦大學的風潮。目前台灣擁有七所佛教大學,分別由慈濟功德會、曉雲法師、善導寺、法鼓山與佛光山所創辦,創辦者也許不一,但全都是為了實踐人間佛教辦學,這點卻是一致的。

他認為,一般大學有自己的目標,佛教大學三個目的,一、從學術觀點針對佛教研究,領域廣泛,如佛教哲學、佛教藝術與佛教音樂等。二、將佛教元素融入其他專業領域,如經濟成為具有佛教教義的新經濟,成為跨領域之學系;如產品媒體設計系,設計佛教相關的文創產品;如傳播學系,往宗教傳播方向發展。三、佛教特有的慈悲和自我利他的人間化,推動書院教育,中華書院受佛教的影響,西方書院如劍橋和牛津大學則受基督教、天主教的影響。
同時也是佛光大學校長之楊朝祥以佛光大學為例談及「佛教大學治理」,他說,佛光大學推動「雙主軸學習制度」,力行「三好--生命、生活、生涯」,前二者是軟性,是書院要達成的,末者生涯則是需專業素養才能養成,兩者之間以通識來串接。佛光大學學生通識能力深受業界肯定,畢業生就業率和平均薪資均在公、私立大學平均數以上,於人力銀行調查中獲得企業最愛。為了職涯能繼續發展,須強化學生就業技能,過去主張「帶得走的能力」,現在108新課綱強調「素養教育」,需具備解決問題的知識和能力,和佛光大學現今強調的「自學力」,其實是一致的,創辦人星雲大師即是自學典範,引領了當前的教育風潮。

任何一個企業必然講求團隊合作精神,在營造書院教育的過程中,楊校長花了很長時間建立共識,這些年看到同仁齊心協力,推動溫馨校園,學校像家庭一般,以「書院取代宿舍」這個名詞,使學校有家庭的感覺。曾經在教育部部長任內所提「全人教育、溫馨校園、終身學習」,能夠在佛光大學持續推動,他感到十分開心。

佛光大學可為社會做何事?佛光大學實踐星雲大師期許,辦一所不一樣的大學,從目前招生狀況來看,是可以永續經營的,未來要繼續往前走,但世俗追求排行或市場迷思,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改變。感謝佛光山信眾的支持,隨著大學的學生越來越多,社會看到他們的表現,就是新建一個模式之際。

每所大學皆有自己的目標,如德國為研究型大學,要它重視品格教育,或許並非那麼重要,也許對佛教辦的大學較有效果。所邀請的大學為佛教大學,或設立有佛教相關科系,或多或少在研究領域已進行,也許「雙主軸學習制度—學院+書院」是較為具體的實踐方向,期能提供經驗與平台,讓相關大學串接在一起,增加社會影響力。

2019大學校長論壇從各場次研討、主題演講,各個大學介紹自己,到有興趣合作的學校簽訂合作意向書,均為佛教教育之創新貢獻心力。「資源必須串接在一起,團結起來力量大,可以讓五校具體實踐大學留在人間之理念,作社會之中流砥柱。」楊朝祥總校長盼望大學校長論壇繼續發揚光大佛教大學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