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

  • Language
:::

楊朝祥談佛教大學治理之道 佛光大學以人間佛教開展現代大學的里程碑

  • 2019-11-05
  • 佛光大學

  (徐明珠、牛隆光、簡偉淳、李育昀/礁溪報導)近二十幾年來,由佛教教團所支持創辦的現代大學彰顯了人間佛教與傳統山林佛教之不同,並為現代大學融入「人間佛教精神」開創了新里程碑。佛光山系統大學總校長暨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認為,佛教大學應在尊重現代大學體制運作的前提下,表現出依據佛教精神所創造的具體理念與實踐形式,最終應用於知識創發與人才培育以及社會教化的貢獻之上。

  楊朝祥總校長11月5日於第四屆2019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以「『佛教大學治理』--以佛光大學為例」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以其對教育學理與實務深厚之底蘊提出演講的主軸與脈絡,從現代大學的起源與變革,揭開台灣佛教大學興起的原因,進一步探討發展的軌跡,並以佛光大學的書院特色經驗為例,歸納佛教大學治理應有的基本原則與態度,且以自身推動之反思提出建議,最終擘劃未來佛教大學治理之目標。

  楊總校長從古希臘大學、古印度大學、古中國太學談現代大學起源的變革,並以大學發展的過程中,包括中世紀歐洲之大學、英國大學、德國大學、美國農工大學、英國多元技術學院(polytechnics)為例,揭示大學應有的精神,並認為大學教育對於人才培育極有助益,使得各國紛紛重視大學教育。
隨著西方現代大學的發展,非西方世界的現代大學跟著興起,由佛教教團所支持創辦的現代大學,以日本佛教大學數量最多,辦學品質優異;韓國、泰國等佛教發達地區也都頗有成就。「近二十幾年來,台灣佛教教團加入了興辦現代大學的行列,一方面象徵台灣佛教事業的崛起,有了足夠的社會號召力;另一方面也代表台灣佛教脫離傳統山林佛教模式的里程碑。」楊朝祥總校長娓娓道來台灣佛教大學興起與發展的歷程。

  他指出,目前台灣擁有七所佛教大學,分別由慈濟功德會、曉雲法師、善導寺,法鼓山與佛光山所創辦,創辦者或許不一,但為了實踐人間佛教卻是一致的。談到現代大學的運作—以佛光大學而言,學校須對所有宗教持中立的立場,以知識的生產者、傳播者的角色為主,在優先性上,宗教性讓位於知識性的角色;但佛教大學可以學術的觀點,研究佛教教義,並根據對佛教教義的深入理解,創造出更多元的知識內涵。

  對於佛教大學治理的基本原則與態度,楊總校長說,必須讓學校在生活、生命與知識之間取得一種平衡的關係。在學校體制的建立上,必須建立一個可以保障這三者互相平衡的機制,也必須讓學校所有成員都能體會這個機制的精神,明白此一基本原則。

  楊校長進一步說明對佛教大學治理的態度,須讓佛教教義融入各專業領域之中,成為研究、教學的重要元素之一。雖然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比如自然科學的知識研究就很難做到這點,所幸,佛光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學校,這提供了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我必須找到不要帶著那麼重的宗教色彩,但又可以充分結合生活的生命價值實踐方式,讓這種來自宗教精神的價值,可以很順利落實到現代的大學學生的學習之中。」佛光大學推動書院特色的人間佛教精神即是明確的例證。

  儘管佛光大學書院制度已啟動,但和目前整體的現代大學體制無法完全同步的問題,對此,楊朝祥總校長也提出了對佛光大學發展書院型佛教大學的省思:「台灣的大學體制從系所設置、知識體系、課程體系乃至師資聘任、升等、評鑑等等,以及學校的招生乃至社會對大學的一般認知等等,都未必能夠配合,這讓書院體制的建立,始終無法邁開太大的腳步。」

  楊朝祥總校長期許,佛教大學如果只是佛教教團出資,但和其他的現代大學沒有本質的區別,那就走不出佛教大學的特色。他認為,真正的佛教大學,它就必須在尊重現代大學體制運作的前提下,能夠表現出根據佛教精神所創造的具體理念與實踐形式,應用於知識的創發與人才的培育以及社會的教化。佛教大學應在佛教價值觀引導下,來建構新的現代知識內容,並在「育人」方面,以此培養學生特別人格與價值觀,這正也是佛教大學可以為現代大學做出的最重要貢獻。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