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

  • Language
:::

淨零減碳實驗室-佛光大學與綠色冀泉,共同種下「樹經濟」

  • 2023-06-08
  • 佛光大學
綠色校園的佛光大學連續三年攜手合作綠色冀泉社會企業,共同種下淨零減碳的「樹經濟」。前兩年分別種下了金新木薑子、臺灣牛樟樹等樹苗。今年再由綠色冀泉陳宇華創辦人、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郝名媛執行長、佛光大學蔡明達總務長與同仁們,以及樂活產業學系周鴻騰老師率領「幸福人生與道德思辨」生命教育通識課程的修課同學們,一起種下了臺灣黑檀木又名毛柿、烏木(柿樹科、柿樹屬Diospyros)。師生藉由種下臺灣原生種樹苗,學習應用手機衛星定位、拍照、上傳大數據資料庫,以及後續維護保養工作。接續在室內課程強調種樹產生的循環經濟效應、綠金鏈、生態倫理,以及光合作用固碳的延伸知識-綠藻減碳技術。

綠色冀泉陳宇華創辦人表示,綠金幣(Green Bill Coin, GBC)是綠色冀泉為了量化種樹的生態價值,導入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結合原本的經濟價值、運用在整個綠金鏈的加密貨幣。透過綠金幣將對於環境保護、生態保育有關的好事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條公益的「綠金鏈」,能夠易學易用,容易實踐個人與群體的永續行動力。

蔡明達總務長從管理學專業切入,觀察許多企業面臨ESG淨零碳排轉型需求的商機,希望種樹的成本能由企業來買單,最後達成可行的循環經濟模式。此外,面對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衝擊,種下臺灣原生種苗木是最有效率又永續的方法,既能綠美化校園也能增加碳匯,更是綠色大學排名的重要指標之一。

而學生實際力行種樹行動,不僅能了解減碳(增加碳匯)與調適(水土保持)的生態效益,也讓同學們了解森林有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科學與教育價值,乃至於文化、倫理與美學價值。唯有保育和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統,永續管理森林,遏止生物多樣性的消失,人類才能生生不息的享受生態系所提供的價值與服務品質。

本次植樹淨零減碳實驗室是一種主題融入式課程,是在現實生活中建立真實的實驗環境。透過產學合作,為師生提供新的體驗式學習空間,進而提出精進校園的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周老師在課前先帶領閱讀樹種知識,綠金新商機。種樹後,引導同學們學習因應氣候變遷、植樹減碳與綠藻減碳。再進而正-反思辨「砍綠樹、種光電」相關議題並提出論證。樹經濟、綠金鏈、生態倫理之課程內涵,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SDG13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遷及其衝擊、SDG15保育和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資源、SDG04讓全民終身享有優質教育的學習機會,以及SDG08促進持久、包容和永續經濟增長,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和人人獲得適當工作。


這是一張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