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溪訊)爲了促進學生跨領域學習,並拓展其國際視野,佛教學系於9月30日至10月4日及10月14日至10月18日期間,在佛教學院N109階梯教室,展開了一系列以佛教與哲學為主要內容的雙梯次密集英語課程。受邀的兩位學者是來之菲律賓的Maria Majorie R. Purino及Elenita R. Garcia,主題分別為Philosophy of the Human Person和 Western Philosophy and Buddhism。
第一梯次的密集課程共分五天,第一天的內容為古代、中世紀、當代以及後現代探討西方哲學史的概說,並將西方哲學與佛教內涵做出對比與參照。第二天則探討古代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及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第三天的課程內容為當代哲學存在主義思想學派的代表-齊克果與卡繆的哲學思想。第四天將以德國哲學家海德格及日本禪學思想家鈴木大拙的存在思想與佛教內容的關聯作為探究,最後一天則以古代印度哲學探討佛教在印度所扮演的角色。
Maria Majorie R. Purino以三個面向詮釋哲學的定義。第一面向以語源學剖析哲學的英文詞-philosophy的定義,philo象徵著愛,sophia則象徵智慧,總體來說,哲學是一門愛智慧的學科。主講者補充說明,當我們很喜歡一件事物時,就會產生一種追求,以喜歡一首歌為例,我們會嘗試把它學起來。第二個面向,主講者以古代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對於「哲學是一門透過理性思維探索究竟與原因、道理與原由的科學」定義何謂哲學。第三個面向則以卡爾‧雅斯培所提到的「哲學是一門問題比答案還重要,而每個問題會產生更多問題的學問」做為詮釋。
學生在課程中提出了「假設有上帝的存在,是否符合佛教思想?」的問題,Maria Majorie R. Purino表示,答案有賴於提問者如何看待上帝與佛教,她強調問題遠比答案來得重要。哲學是一門必須提問問題的科學,投過人的理性思維,人類才有辦法深入哲學。
來自中國的碩一生龔軼表示,主講者的講解清晰,並且能夠激發同學的思考,對於一個研究生而言,從哲學的面向看佛學課題是個很有趣的題目。來自澳洲的碩二生楊澤君亦表示,菲律賓學者深入淺出的帶出哲學的內涵,除了提到西洋哲學史的歷史發展之外,也帶入了許多可以探討的議題,令她覺得很生動、有趣,並受益良多。她相信在這一個星期的密集課程當中,能夠讓她對於哲學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幫助她在佛學研究上有進一步的擴展。(20130930)
(圖文:佛教學系曾秀美)
同學們認真聆聽演講。
菲律賓主講者Maria Majorie R. Purino。
同學提出問題。
佛教學系釋慧峰老師協助中英翻譯。
同學於課程中進行發問。
佛教學系碩士班學生楊澤君(左)向學者請教問。
佛教學院釋永東院長(前排右三)與主講者和全體師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