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由佛光大學學務長暨生命教育中心主任許鶴齡教授主辦的「第九屆生命教育教案教材研討會」於本校順利圓滿完成。本屆研討會以「人學導向與環境教育的終極關懷:生成式AI與SDGs實踐」為主題,來自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學者專家、教材設計師及學生等共計380餘人參與,一同探討在數位時代背景下,生命教育如何融合人學思維、環境教育精神及永續發展目標。
許鶴齡指出,生命教育的核心在於重視「人學(Anthropology of Person)」,即回歸人的本質,引領學生思考自身生命意義與價值,當我們從人學出發,不僅關注知識與技能,更重視學生作為一個『全人』的發展。與會者普遍認同此種教學哲學,認為在生命教育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理解「成為一個人」的真正含義,是絕對不可或缺的環節。
研討會中核心主題之一,聚焦「環境教育」如何與「終極關懷」相互呼應,環境教育與終極關懷的融合實踐。當我們在課堂上談到氣候變遷、生態危機時,應該同時引導學生思索:我們該如何面對生命與自然的終極問題?環境教育不應只停留在知識傳遞,而應深化為面對「生死、價值觀與人生意義」的終極關懷教育。
今年研討會的亮點之一,是生成式AI在生命教育教案教材設計中的應用分享。多位發表者演示了如何運用AI助教協助教師進行教案開發、教學素材設計及課堂互動設計,可自動生成教案初稿、模擬教材情境、甚至設計互動提問的AI工具,能顯著提升教師備課效率。與會教師也都熱烈迴響,AI確實為教材研發注入新動能,但仍需人學與終極關懷視角的把關,才能確保教育的深度與價值。
研討會另一核心主題為「以SDGs為參照的生命與環境教育整合」。論壇邀請多位國小至大學教師分享經驗:如何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目標,如「優質教育」(SDG4)、「氣候行動」(SDG13)、「海洋陸地生態」(SDG14/15)等,融合於生命教育與環境教育課程中。在地實踐範例涵蓋策畫社區淨灘、校內節能減碳行動、以及師生合作推動世代關懷專案。參與教師們一致認為,SDGs是引導學生跳脫課本、走進社會、思考自己與世界關係的重要切入點。
本屆研討會安排多場教案設計工作坊,參與者分組進行共創工作。以「生成式AI X 人學 X 終極關懷」為核心,從學生生命經驗出發,融合氣候環境議題、價值核心討論及探究性學習,設計出兼具深度與趣味的教案。每組成果最後進行發表與互評,彼此取長補短,展現高度創新思考與團隊協作精神。
第九屆生命教育教案教材研討會不僅回應當今教育的重要課題,也展望教育未來的可能性:以「人」為本,以「環境」為場域,以「終極關懷」為核心,以「生成式AI」為助力,以「SDGs」為方向。透過多元交流與實踐分享,與會者一致認為,唯有融合這些關鍵要素,才能真正培養具有深度、覺知與行動力的新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