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文經理表示,為了吸引年輕族群客源,邀請周鴻騰老師共同規劃以社區為本(Community-based),用說故事的方式串連農業生態、文史、傳統習慣做為故事題材。以乘坐鐵牛車或騎腳踏車的綠色運輸方式,沿線深入了解休閒農漁業的發展,以及羌仔連埤、百年大樹公、渡船頭、太陽埤、三元宮(堯舜禹) 各個人文地景特色。有別於傳統冗長的人員解說;有趣且動態的方式來學習社區傳統文化、休閒農漁業特色、在地永續發展,未來可以發展為年輕人永續旅遊模組。內城社區更可以成為大學生團體動力訓練基地,提升內城社區特色旅遊品牌。
周鴻騰老師闡述了解自然地理包括:地質、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災害等知識。了解人文地理包括:歷史、人口、經濟、交通、聚落、政治、社會、文化、觀光、環境等知識。在內城社區的人文地理踏察乃是讓學生統整在地農村自然與人文知識,有系統的田野調查與反思,從而將知識概念化並能生活應用。進而帶領大學生以「在地關懷」、「文化永續」、「環境永續」與「人才培育」為核心,從內城社區的需求出發共同設計有趣的闖關活動,作為開發年輕族群客源的永續旅遊模組,期望創造體驗經濟效益。透過大學與社區夥伴關係的合作帶領模式,可激勵學生的地方認同感(Sense of Place)與成就感。強調了地方意識的重要性會在永續旅遊和文化保存中產生作用力,有助於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SR)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